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药资讯 > 医学话题 >

曹雪涛团队论文被质疑造假事件新进展:12篇论文被撤稿

发布时间:2021-06-08 12:29 类别:医学话题 标签: 来源:环球医学网

去年,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医学家曹雪涛团队的多篇论文被质疑造假。近期,该事件有了新的进展。日前,美国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学会旗下期刊《生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JBC)陆续撤下了发表于2004~2014年、以曹雪涛作为通讯作者署名的12篇论文。 另外,科技部发布通报,针对该事件给出了调查结论和处理意见:经调查,曹雪涛院士的63篇论文未发现有造假、剽窃和抄袭,较多论文存在图片误用。因此,科技部联合工作机制审议决定,取消曹雪涛院士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资格1年,取消作为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活动评审专家资格1年,取消招收研究生资格1年,责成其对被质疑的论文回应质疑并进行勘误,对存在的问题作出深刻检查,在工程院相应学部通报批评。 曹雪涛团队篇论文被指存在“图像不当复制”问题 2019年11月,职业学术打假人Elisabeth Bik公开指出曹雪涛名下多篇论文存在“图像不当复制”问题。在Bik和伙伴于PubPeer公开了上述图像问题后,涉及的多家期刊均开始审核有关论文。 在Bik提出质疑后,曹雪涛在PubPeer上回应称,高度重视Bik提出的问题,并已将Bik质疑的问题论文列为了“最高优先级”,会与团队和合作者仔细复盘论文稿件、原始数据与实验室记录,如发现严重危及论文准确性的问题,会立即与相关期刊的编辑联系并处置。同时,他仍对受质疑论文的科学有效性、可重复性充满信心。但如若作为研究团队领导和管理者出现疏忽,他也责无旁贷。 目前,部分论文作者已联系期刊进行了图片更正。例如,2014年发表于《科学》(Science)的论文“The STAT3-Binding Long Noncoding RNA lnc-DC Controls Human Dendritic Cell Differentiation”已于2019年12月发表勘误公告,其附属材料中的图S12A被修正,作者表示“该研究的解释和结论不受此错误影响”。2007年发表于《分子医学杂志》(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的论文于2020年2月勘误;2008年发表于《欧洲免疫学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Immunology)的论文于2020年6月更正;2010年发表于《细胞与分子免疫学》(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的论文于2020年2月勘误…… 根据PubPeer最新检索结果,目前仍有一些被质疑的论文未能得到作者回应,或者仍处于被期刊标记为“关注”的状态。 另外,根据JBC的撤稿声明,上述12篇论文均由作者发起撤回,绝大多数被期刊认为存在一图多用或图像操纵问题,但上述论文作者均不认可期刊的调查结果,提出替换图片的请求但是被期刊拒绝。一些被撤论文的作者表示,上述图片问题不影响研究本身的结论,并且该发现已经被其他独立研究证实。还有一些被撤论文的作者表示,在撤回文章并修正图片问题后,他们将寻求其他途径重新发表论文。 学术造假“零容忍” 事实上,近些年,学术界被频频爆出诸多的学术不端行为。为了整治学术腐败乱象,2018年人力资源部出台的《职称评审管理规定》就提出职称评审应以德为先,对学术造假“一票否决”,且纳入信用“黑名单”。 2020年9月1日起施行的《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明确了以下行为属于科研违规:抄袭、剽窃、侵占、篡改他人科学技术成果,编造科学技术成果,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从事学术论文买卖、代写代投以及伪造、虚构、篡改研究数据等。 违规行为涉及科学技术活动的核心关键任务、约束性目标或指标,并导致相关科学技术活动停滞、严重偏离约定目标,或造成特别严重负面影响或财政资金损失,单位和个人将被取消5年以上直至永久相关资格。所以,一旦出现科研违规行为,将被严惩。 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研究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缜密的罗辑思维。除此之外,其一切结论都需要经过科学实验论证,以数据、图像为依据。然而,频频被举报的论文,或是结论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或是多处图像存在严重错误,不仅缺乏严谨性,其真实性也令人质疑。 因此,对学术不端必须“零容忍”。 (环球医学编辑:余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