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学病例 > 外科病例 >

胆囊小细胞癌一例漏诊分析

发布时间:2014-05-15 09:46 类别:外科病例 标签:诊断 细胞 检查 胆囊 胆囊炎 来源:爱爱医

【一般资料】

女,56岁。

【主诉】

因间歇性右上腹及肩胛背部疼痛6年余,时有腹胀,食欲缺乏,近期疼痛加剧,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1天入院。病程中无畏寒、黄疸等,尿、便正常。

【查体】

皮肤无黄染,左锁骨上方可触及增大的淋巴结,约黄豆大小,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B超检查示胆囊萎缩,4 am×3 am×2 am大小,壁增厚,胆囊内充满多个光团,其后伴声影,肝脏无异常回声。CT检查示胆囊体积缩小,囊壁增厚不光滑,囊内有数个大小不等的高密度结节,肝脏大小、胆管均正常,考虑胆囊萎缩,胆结石。行血相关生化、x线胸片、心电图检查均正常。

【诊断】

诊断为萎缩性胆囊炎并胆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胆囊壁厚,质硬,内充满结石。

【术后病理报告】

胆囊低分化腺癌。免疫组化示:CgA(+),CK混(+),CD (一),CD20(一),CD68(一),CD30(一),Mammaglobin(一),ER(一),PR(一),TdT(一)。为进一步诊治转上级医院。CT检查报告:胆总管扩张,直径约11 mm,增强扫描管腔及周围未见异常强化影,肝脏、脾脏、胰腺、双肾及横结肠未见异常。重阅我院病理蜡片,修正诊断为胆囊小细胞癌(侵及胆囊全层),伴淋巴管瘤栓形成。小细胞癌为一种高度恶性肿瘤,予化疗。随访3个月病情未见异常变化。

【讨论】

【病理特点】

小细胞癌属神经内分泌癌,发生于胆囊者非常罕见。小细胞癌的癌细胞核细、细胞较小,呈小圆形或多边形,胞浆内含有神经内分泌颗粒,具有内分泌和化学受体功能,能分泌5-羟色胺、儿茶酚胺、组胺、激肽等物质,引起类癌综合征。但胆囊小细胞癌多不伴类癌综合征,血清学肿瘤标志物亦常无明显升高,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本例无类癌综合征表现。胆囊小细胞癌的确切来源尚不明确,其他类型恶性肿瘤合并小细胞内分泌癌者国内外文献均有报道。小细胞癌分化部分可向腺癌、鳞癌等方向分化,因而易致误诊。

漏诊原因

【B超检查漏诊原因】

①满足于一种疾病的诊断,而忽略另一种疾病的诊断;②对胆囊肿瘤囊壁局限或弥漫性不均匀增厚,以颈部或体部更为明显,回声强弱不均匀的特点认识不足,警惕不高造成漏诊。

【CT检查漏诊原因】

①忽略患者囊壁增厚不光滑、增生等声像图改变的超声图像,未做CT增强扫描检查;②满足于胆结石的诊断。

【防范漏诊的措施】

【彩超检查】

胆囊壁不均匀增厚,胆囊腔内形态位置固定、不同回声强光团,后方不伴声影,为胆囊癌的超声特点。超声对微小病变识别力强,但对定性诊断有一定局限性。因此胆结石合并萎缩性胆囊炎时,应高度重视胆囊瘤的可能;另外,彩超检查可弥补普通B超检查的不足,通过检测胆囊病变区血流变化,有助于胆囊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一般以血流速度>20.0 cm/s作为胆囊癌诊断标准=有报道彩超能够发现<5 mm的早期胆囊癌 。

【 CT检查】

①全面掌握胆囊癌的CT形态学特征,注意对强化扫描过程中结节灶出现的密度、时间进行综合分析;②遇有慢性胆囊炎的患者,不能满足于胆结石和慢性胆囊炎的诊断,当胆囊壁不规则增厚或超声显示不清时,应想到胆囊癌的可能。文献报道65%~90%的胆囊癌合并结石,结石长期慢性刺激,可使黏膜上皮在损伤过程中出现上皮异型化,即单纯增生一不典型增生一原位癌一浸润癌 ;③严把CT扫描关,层厚调整为2 ~3 trim有利于发现病灶。

【病理学检查】

①系统把握胆囊肿瘤细胞形态学、组织学的特征;②掌握胆囊小细胞癌的细胞组织学特点,癌细胞较小,呈小圆形或小多边形,排列成巢状或假腺样结构和菊样结构;③胆囊低分化腺癌细胞呈立方形或矮柱状,大小不一,形态不整,排列呈扩张的腺管状,有乳头突起或成条索状和片状。

【预后】

由于胆囊小细胞癌非常罕见,目前对其治疗尚无统一定论。小细胞癌预后差,文献报道胆囊小细胞癌平均存活10.7个月,最短3个月,最长25个月 。故早期发现、早手术并采取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可使小细胞癌预后有很大改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余云,崔东旭.胆囊癌的早期影像学诊断方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7,17(9):526—528.

[2] 卢延,张雪哲.胰胆CT与MR[[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1.155.

[3] 石景森,刘刚,于跃利,等.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0,6(6):436-438

病例来源:爱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