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疗指南 > 心血管疾病 >

重视血管老化的评估和防治

发布时间:2021-01-24 20:53 类别:心血管疾病 标签: 来源:未知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已正式迈入老龄化社会。预计 2010-2030 年,仅人口增长和老龄化就会使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数预计上升 50% 以上。目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在逐年增加,这些疾病合计占年龄相关疾病的约 39.6%。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年龄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而血管老化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血管老化,又可称作血管退行性变化,指的是血管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功能退化、结构老化的生理病理过程。由血管老化而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受损后引起的疾病即为血管退行性疾病。重视血管老化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一、血管功能退化、结构老化的机理 健康的大动脉具有强大的缓冲能力,可以在心脏舒缩、间歇射血的情况下,仍然为微血管提供稳定的血流,从而保护微血管免受压力波动带来的有害影响。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在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作用下,血管发生了老化,出现了结构重塑和功能障碍,其主要特征是血管的硬度升高。硬化的大动脉对于心搏的缓冲能力明显受损,心搏产生的脉搏波能量过多地传递到低阻抗的靶器官微血管中,并且产生了异常的心室 - 动脉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靶器官受损、促进左心室结构重塑、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与动脉粥样硬化相比,血管老化引起的血管硬化在机制上明显不同,并且更广泛地导致了血管壁的结构重塑。在与年龄有关的血管结构重塑中,血管内膜和中膜的变化会引起血管壁的增厚。在没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下,血管老化主要引起血管内膜增厚,尤其是血管内膜中层的厚度(IMT)显著增加,血管壁增厚的机制主要是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弹性蛋白纤维完整性受损和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在功能上,血管老化会引起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功能障碍,导致血管一氧化氮(NO)依赖性的舒张作用明显减弱,而这种内皮功能障碍也与微血管的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它会促进血压升高、大动脉硬化以及小动脉结构重塑,这些最终会导致老年人的多器官损伤。结构重塑和功能障碍相互影响,最终促进动脉硬化。 二、重视血管退行性疾病 当主动脉、颈动脉等大动脉因发生老化而僵硬度增加,外围的肌肉动脉却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此时脉搏波的能量更多地向微循环中进行传递,这种现象会导致具有高流量、低阻力血管床的器官受到损害,如心肌、肾脏、大脑等,引起相应的血管退行性疾病。 (一)心脏损害 左心射血产生的脉搏波不仅会向前传播,也会向后进行反射。在正常情况下,反射的脉搏波在舒张期抵达冠状动脉,从而可以帮助冠状动脉充盈;而当主动脉因老化而出现硬化,脉搏波的传播速度(PWV)增高,在收缩末期就提前到达了冠状动脉,从而导致冠状动脉灌注压下降、左心室后负荷增加,促进左心室重塑、功能障碍,甚至出现左心室衰竭,即使尚未出现冠脉疾病。一些研究也发现,直接测量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可能可以独立预测心力衰竭的发生。 (二)肾损害 肾脏内的微血管阻力小、血流速度快,较高的脉搏波压力以及较大的血流量传递入肾脏的微循环,会导致小动脉壁伸展、小动脉瘤破裂和微血栓形成等微血管损害,引起肾小球受损,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以及蛋白尿的产生,最终导致终末期肾病的发生。而慢性肾病反过来也可以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血管硬化,包括促进血管钙化、分泌更多的炎症因子、处理钠负荷的能力下降、有害激活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轴以及交感神经亢进。 (三)脑损害 大脑血供丰富、血管密集,维持稳定、良好的血流灌注是实现正常认知和其他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局部灌注异常可能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进展的关键所在。血管出现老化后,异常增强的脉搏波如果传导入脑的微循环中,则可能促进脑微血管损害和重塑,并且伴随着与年龄相关的微血管丢失会导致大脑对低灌注的敏感性增加,并降低了氧气和能量输送的效率。研究发现,颈股动脉 PWV 与认知障碍、认知能力下降和偶发性痴呆相关,并且与局部脑萎缩和脑小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表现相关,包括白质密度升高、腔隙性梗死、脑微出血和血管周围间隙扩大。一项荟萃分析也发现,颈股动脉 PWV 是独立于经典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和主动脉僵硬度的脑卒中危险因素 。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三、加快探索血管老化的评估手段 由于血管老化主要表现为大动脉的硬度增高,所以对血管老化的评估主要通过评估促进血管发生老化的危险因素以及测量大动脉硬化情况。 (一)促进血管发生老化的危险因素的评估 除年龄外,高血压是直接促进血管硬化的主要因素。虽然研究表明在高血压出现之前,血管硬度就已经升高,但是高血压同样也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一项研究显示,即使在进行降压治疗的条件下,高血压患者的 PWV 的升高速度仍然比正常血压人群更快。因此,对血压进行持续评估有助于估计动脉硬化进展的速度。 另外,能够促进血管发生老化的还有一些代谢和生活方式因素。肥胖一直被认为是多种组织和器官衰老的促进因素,它同样会促进血管发生老化。研究显示,体重指数、腰围、腰围与臀围比例以及脂肪质量百分比均能独立预测颈 - 股动脉 PWV 的进展。除了脂代谢,糖代谢的异常也会促进血管老化。研究显示,在调整生理混杂因素和心血管危险因素后,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与颈 - 股动脉 PWV 进展相关。在生活方式方面,饮酒和吸烟会促进 PWV 的升高,而运动则可能延缓 PWV 升高的进程。总之,对代谢和生活方式各方面的全面评估对于预测动脉硬化进展速度具有重要意义。 (二)血管结构老化的检测 在血管发生老化的过程中,IMT 增加是一个标志性的结构改变,临床上通常采用高频 B 型超声探头测定颈动脉腔 - 内膜界面与中膜 - 外膜界面之间的距离。随着年龄增长,IMT 也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并且颈总动脉的 IMT 是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独立预测指标。 (三)血管功能退化的检测 血管功能的退化主要表现为舒张功能受损以及硬度升高。血管舒张主要由内皮细胞生成 NO 并作用于平滑肌细胞使其松弛而实现。如果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则相应的在受到刺激后 NO 的释放也会减少。基于这一原理,通常采用超声测量在受到切应力的作用下肱动脉直径暂时的变化,以评估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 PWV 测量是评估动脉硬度的最常用的方法。对于外周动脉可以采用超声或压力计测量颈股动脉、颈桡动脉、主股动脉、肱踝动脉、颈动脉、肱动脉的两点间或单点 PWV 以及心踝动脉指数,而对于主动脉或主动脉弓的 PWV 的测量则多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在 PWV 的测量结果中,颈股动脉 PWV 被认为是金标准,但是由于操作比较复杂,临床上多选择测量肱踝动脉 PWV 以评估大、中动脉的僵硬度。 (四)血管老化血液生物标记物的检测 在血液中有一些与代谢、氧化应激或炎症反应有关的指标可以用来评估血管发生变化的风险,比如血糖、血脂、氧化三甲胺、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C 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 -6 等众多指标。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生物标记物可以直接反映血管老化的程度。 当血管内皮细胞出现损伤、凋亡或纤维化时,会释放一种复杂的囊泡结构——内皮细胞微颗粒,它占血液循环中所有微粒的 5%-15%。研究发现其在血液中的水平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其血液中的水平升高可以反映内皮细胞受损,所以能作为评估血管老化的一种生物标记物。 另外,在血管内皮损伤修复的过程中,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循环中的内皮祖细胞可以迁移入内皮下区域,定向分化并替换受损的内皮细胞,并且调节周围基质细胞的分化、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 CD34+KDR+ 细胞的百分比,可以提示血管是否发生了老化。 目前仍需进一步寻找针对血管各组分老化情况进行评价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物。 四、积极研究血管老化的防治措施 针对促进血管老化的危险因素以及血管老化的特点,目前已经有很多干预措施正在进行研究和验证,这些干预措施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 (一)生活方式干预 促进血管发生老化的很多危险因素都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生活方式干预是重要的干预手段,除了公认的戒烟、限酒之外,主要通过运动和饮食进行干预。 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通过运动延缓、甚至逆转血管老化的研究就已经开始。一项经过严格筛选的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有氧运动可以减弱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重的动脉硬化。另一项非随机的干预性研究显示,运动训练可以增加动脉的顺应性。之后,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各种运动形式对于不同人群 PWV 指标的影响。虽然不同的研究之间的结果有所差异,但是大部分研究还是肯定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在延缓血管老化中的作用。 饮食干预主要是热量限制和钠盐限制。一年甚至更短时间的热量限制带来的体重减轻即可显著降低 PWV,降低收缩压的效果也很显著。但是更长时间的热量限制则需要注意其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比如骨密度的丢失。而通常用来控制血压的钠盐限制也具有改善血管僵硬度的作用,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钠盐限制可能在血压变化之外降低动脉僵硬度。 (二)药物干预 除了针对传统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应用降压、降糖和降脂药物以延缓血管老化,一些直接作用于血管组织进行干预的药物也在研发当中。这些药物通过抑制钙化、抑制胶原交联、促进胶原分解、抑制弹性蛋白酶、促进释放或补充 NO、激活 Sirtuin 等经典抗衰老通路、抗炎、抗纤维化等作用机制,发挥抑制血管结构老化和功能退化、降低血管硬度的作用。 (三)物理治疗 血管收缩和舒张主要依靠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内皮素 -1 和 NO 进行调节,而内皮剪切应力是内皮细胞这一功能的主要调节因子。基于这一理论,目前已开发出体外反搏技术,通过物理的方式,使主动脉内收缩期血压降低、舒张期血压增高,提高血流的内皮剪切应力。研究显示,体外反搏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血浆中 NO 的水平、降低内皮素 -1 的水平,增强内皮细胞促进血管舒张的能力。 总之,随着年龄增长以及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的血管老化会引起多种靶器官的损害,导致血管退行性疾病的发生,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健康。准确评估血管老化的程度以及进展的速度,早期对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强化保护因素,将有助于血管退行性疾病的防治,推动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实施。

来源:丁香园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2017 年 ACC 心脏瓣膜疾病指南更新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