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药资讯 > 医学话题 >

扭曲的话语权 处理医疗纠纷的“独门利器”

发布时间:2014-07-16 08:35 类别:医学话题 标签:肛门 媒体 医疗纠纷助产士 医方 来源:环球医学

在大部分的医患纠纷中,医院具有强大的媒体资源。通过发布有利信息,规避不利信息,有效地引导和控制媒体,使事情有利于己方,已经成为医院处理医疗纠纷的 独门利器 。在信息飞速传播的今天,舆论 一边倒 的例子屡见不鲜。话语权究竟是如何被扭曲的呢?

南京护士 瘫痪门 报道错误 后果严重

关于南京护士被打 瘫痪 事件,几个基本事实已经确凿无疑:第一,护士陈星羽仅仅是肩部被雨伞打了一下,经法医鉴定为 轻微伤范畴 ;第二,陈星羽至少没有 器质性 瘫痪 与之相对的是医疗界针对此事发明的所谓 心因性 瘫痪,她在事发后不到一个月就站起来了;第三,陈护士的住院病历中虚构了 脑震荡 、 全身软组织伤 等伤情。

根据这些事实,可以反观一下媒体的报道。某报道引用 多名南京口腔医院的医务人员 的说法称 陈已被打到不能动了,伞柄被打断 。这与事实不符。根据监控视频,陈没有 被打到不能动 ,伞柄也没有被打断。报道中称,打人者为董安庆、袁亚平(夫妻)两人,事实是仅袁亚平一人动手打护士,董安庆未打护士。当然董确曾与一名男医生发生肢体冲突,但谈不是董打人,因为监控视频表明男医生在冲突中明显更加积极主动。

之后的报道又引用鼓楼医院未具名医生说法称陈护士 瘫痪可能性很大 。2月28日,即使警方公布监控录像之后,该报道仍引用鼓楼医院未具名医生的说法,称陈护士 基本瘫痪 。

不可否认,相关报道存在的问题是严重的。事实上,在关于南京护士瘫痪门的前期媒体报道中,不少都明显地倾向陈护士一方,不自觉地充当了医方代言人的角色。

报道产生了严重后果。就个案而言,绑架了司法,使得虽有过错但并不构成犯罪的袁亚平被错误地刑拘;就社会而言,使得本已对立的医患关系更加紧张,本已脆弱的社会阶层对立更加撕裂。

但是,迄今为止,上述报道中的错误并未得到公开纠正和澄清,无论是医疗界还是媒体界均保持沉默。这一点,与当年几乎被盖棺论定为 假新闻 的深圳 缝肛 门报道可谓相映成趣。

缝肛门 遭央视推翻 公众被误导

缝肛门 事件发生于2010年深圳一家民营医院,由本地媒体率先曝出。当初媒体报道的基本内容一致:产妇的肛门确实被助产士动针缝;助产士的行为被深圳市卫人委确认违法;深圳本地媒体记者还戳穿了助产士 根本没动针 的谎言,并使得涉嫌包庇、袒护助产士的专家们在发布会上洋相百出。

这些基本事实,至今也没有一项被推翻。不料,一年多后,央视《新闻调查》做了题目为《难以缝合的伤口》的缝肛门的后续报道。报道以深圳市卫人委的调查结论以及助产士状告产妇丈夫的法院一审判决(该判决在节目播出时已中止执行)为依托,通过剪辑、暗示、偷换概念等手法,试图推翻前期媒体的报道。其基本立论是:助产士仅仅是出于善意缝了产妇痔疮,目的是为了给痔疮止血,而媒体前期报道将其夸大为 缝合肛门 ,误导了公众。

这个节目回避了一些基本问题:如产妇究竟有没有痔疮?有的话痔疮有没有出血?这两个问题都极为可疑。因为产妇有患痔疮及痔疮出血的说法均来自由助产士本人书写的病历记录。而病历记录内容又明显与第三方即警方所做的司法鉴定结果矛盾。比如,病历记录中写的痔疮在6点钟位置,但是司法鉴定结果却是产妇9点钟位置被缝扎,假如病历记录内容真实,则说明即便产妇有痔疮,助产士恰恰缝扎的恰恰不是痔疮。此外,节目中还有意淡化、混淆 缝扎 与 结扎 的重要区别(如果是 缝扎 ,一来证实助产士撒谎,二来表明深圳市卫人委的调查结论错误),认为是抠字眼,但该节目本身恰恰又是在抠字眼上大做文章(如纠缠 缝肛门 与 缝痔疮 、 缝肛门 与 缝合肛门 的区别,用以暗示媒体报道夸大其词)。

总之,这期节目的内容经不住推敲。但因为《新闻调查》在业界建立的良好声誉,媒体在医疗报道中确实屡屡犯错,不少不明就里的同行被误导,以为缝肛门事件真的是有大问题。而医疗界在一些 大V 们有意无意的引导下,缝肛门事件早已被医界认定为与 八毛门 事件相提并论的假新闻。

媒体为何自觉充当医方代言人?

医疗界对上述两起医疗事件报道的不同态度,充份反映出他们对医疗事件一贯使用的双重标准。

比如,缝肛门事件中, 受害者 是患者,责任人是医务人员。医方的逻辑就是:只要初衷是善意的,哪怕助产士违了法,哪怕助产士撒了谎,媒体都应该报道这种善意,而不应报道违法和撒谎。否则,报道只要有一点瑕疵,那就是误导公众,就是假新闻。

而在南京瘫痪门事件中, 受害者 变成医务人员,责任人变成患者。逻辑就倒过来了:只要护士被打了,媒体就可以报道为打 瘫痪 了,这不是夸大其辞,更不是假新闻,而是申张正义,报道的所有 瑕疵 (哪怕是虚构和造谣)都可以原谅。

在医疗报道中,医方的这种话语权优势是由来已久和一以贯之的。这并不奇怪。遗憾的是,作为社会公器的媒体,几乎在所有医疗报道中,都丧失了守护公平、正义的基本职责,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了医方代言人的角色。这背后有深刻背景和内在原因。

首先是管理体制原因。从地方党政管理角度看,媒体与医院其实是兄弟关系,皆属 教科文委 。

更重要的是利益因素。医疗广告在多数媒体广告收入中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投放广告的民营医院尽管广受诟病,但却是媒体的衣食父母。很多时候,媒体与医院以及卫生行政部门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这就决定了,每当一桩新闻事件触及到医院的利益,特别是触及到医疗行业的整体利益时,新闻媒体不可能公正发声,公众也不可能看到真相。

以缝肛门事件为例,事情发生后,当事助产士在医院和卫生行政部门支持下,以名誉侵权为由分别起诉了深圳本地媒体和产妇丈夫。按说,作为一起因媒体报道产生的名誉侵权案,即使助产士有理,也应由主要由媒体承担责任,而不能将责任归于给媒体报料的产妇丈夫。这是一个基本的法律问题,也是一个基本的新闻伦理。但离奇的是,在诉讼过程中,助产士却因与媒体达成和解(条件是媒体不再跟踪报道此事)而撤销了对媒体的起诉,改为只起诉产妇丈夫一人。据说个中原因,是该媒体迫于卫生行政部门的压力作出妥协 该媒体每年有数千万元的医疗广告需由深圳市卫人委审批才能刊登。

还有其他一些现实因素。我国的综合类媒体都有专门跑线的医疗记者,但除了日常报道之外,他们还承担了帮各自单位领导、同事及其家人的看病就医的重任。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们一年到头甚至一辈子都不会写一条关于医院尤其是大医院的负面新闻了。

警方为何没有话语权?

多数时候,面对强大的医院,不仅患方没有话语权,甚至连貌似更强大的警方也没有话语权。南京护士瘫痪事件就是如此,警方公布了监控录像,却被怀疑视频造假;公安局长说了句 护士没有瘫痪 ,结果被众人骂。迄今为止,除了一个造谣陈护士自杀的人被拘留,所造谣、传谣者皆未受到任何处理。

这样的情况绝非孤例。到了2011年8月的宝钢医院事件,警方干脆连 微弱 的声音也发不出来了。该事件的基本事实是:上海宝刚医院发生一起火灾,当时正在做一台手术,结果医生成功逃生,病人却死了。通过媒体,人们看到的不是相关医务人员放弃职责、抛弃病人自顾逃生的丑闻,而是当事医生 试图 冲入火海挽救病人而不得的壮举。

经过大量医患纠纷突发事件的考验,医疗界已经形成了相当成熟的危机公关套路,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媒体,甚至可以一次次地颠倒黑白,所谓 把坏事变好事 。比如,南京护士事件中人们可以看到,明明是一起因医院病房管理缺陷引发的医患冲突,医方却巧妙地利用社会的 仇官 心理,隐瞒自身问题、放大对方缺陷,把责任人朔造成受害者角色,最后上升到 医疗安全 的高度,乃至于把最高领导人也给 忽悠 了。

因为事发地处在医院,因此大部分医疗纠纷突发事件中,医院均占有信息垄断优势。医院通过发布有利信息,规避不利信息,理论上可以实现对媒体的全面引导和控制。但是,因为毕竟是做假,因此也往往会留下纰漏。比如,深圳 缝肛门 事件中矛盾的病历记录、专家们难以服众的解释;南京护士 瘫痪 门事件中监控录像等。

在南京护士事件中,据说医方后来做总结,认为最大失误就是 监控录像交早了 。因为监控录像的存在,虽然没有总体上逆转舆论,但却在事实层面戳穿医方的谎言,让明眼人看到了真相。

医疗报道中,医方的话语权优势还体现在专业优势上。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在病历上作文章。 缝肛门 事件中,矛盾重重的病历,竟是由助产士本人所写;南京护士事件中,为了证实护士受伤的严重性,医方竟凭空捏造出其所谓 脑震荡 、 全身软组织伤 等并不存在的伤情。问题在于,哪怕在被戳穿之后,当事人从未因这些严重的弄虚作假行为付出任何代价。

缝肛门 与 瘫痪门 还有一个相同之处,就是均涉及诸多医学名词及专业术语。比如,缝肛门事件中一直纠缠不已的 缝扎 与 结扎 、 缝痔疮 与 缝肛门 ;瘫痪门事件中的 器质性瘫痪 与 心因性瘫痪 , 脊髓震荡 与 脊髓一过性损伤 等。基本上,这些复杂的专业名词不是为了把事情整明白,而是为了把事情搞糊涂,最终的指向就是有利于医方。作为媒体人,其实只要稍下点力气,弄懂这些东西其实并不难。但是,肯花心思弄懂的记者和媒体并不多。他们总是轻易地被所谓的专家 忽悠 ,一个小小的花招就可以将他们欺骗。

医疗界在类似事件中取得的所谓 成功经验 不断复制,新闻行业的尊严也荡然无存。我们呼吁:医院正视问题,不夸大、扭曲事实,媒体公平、公正报道,还原事件真相。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