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药资讯 > 医学话题 >

化解医患矛盾在于体制机制改革而非道德感召

发布时间:2014-07-23 17:10 类别:医学话题 标签:都是 患者 医疗 感召医生 来源:环球医学

当下中国,医生和整个社会之间的信任处于一种错位的关系中。近日,一直关注医生群体的媒体人白岩松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医药卫生管理论坛暨北医医院管理高级研修项目百期校友会上发言,他指出,医生一直在为进展缓慢的医改背黑锅。改变医生尴尬境地、化解医患矛盾的正途靠的不是道德感召,而是机制体制的改革。

白岩松说,医生这个群体有着十分重要的内在价值。每个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无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离了医生都是不行的。医生治病救人,其实本身就体现了医生的一个最重要的价值,那就是生命价值。除此之外,医生还要扮演牧师、上帝和佛的角色,他要给病人带来希望,带来能量,给社会增添信心,所以医生还有抚慰社会的价值。医生的这些价值都是通过医者仁心来展现出来的。

但是,正如很多医生和患者所见,现在大医院的一个医生平均每个上午要看50来个病人,顾不上喝水、上厕所,要做到跟每一位患者和颜悦色,仔细倾听,耐心询问,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且,后面排队的患者也会不乐意,所以,医生留给每个患者的时间比较少,交流沟通较少,给患者一种冷漠的感觉,造成了医患关系紧张。

是不是医生没有医德了?白岩松认为,这些都是表象,实际上,医生一直在为进展缓慢的医改背黑锅。如果医疗改革不能快速地破局,这个黑锅医生还要背很久。而我们经常站在道德的基点上,要求医师自律。但是,道德原本就是由法律和良善的制度所造成的结果。在当前扭曲的制度里面,医疗改革不到位,医生收入得不到保障的前提下,空谈道德,毫无意义。因此,化解医疗困局不能靠道德感召,还是要靠改革。

目前医疗的困局之一是大医院接诊患者的比例越来越高,老龄化的问题也将给中国医疗带来更大的压力。而在我国,还没有疾病预防和保健的意识。民众都是得病之后,再去治疗,无论是给医生还是给患者自己都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但是,如果整个的医疗体系的定位是让大家不得病,晚得病,得小病,得了急病快速治好不转成慢病,如果大家都知道未病先防,医疗的压力也不会这么巨大。所以,白岩松提出,中国到了该提出健康寿命的时候了。如果不提出健康寿命的概念,不提出储蓄健康的概念,医生的压力,乃至中国医疗的压力将会很大。

白岩松认为,医患之间应该有润滑剂和缓冲带。可以尝试在医院设置志愿者,经过一定的培训,起到调节医患关系的功能。另外,整个社会都需要建立对医生的尊重。白岩松说,尊重是一种约束,他提出设立医生节,就是要呼吁整个社会对医生的尊重。我们的媒体在事件报道的时候需要就事论事,而不是情绪化,更不能迎合社会的情绪。此外,法律要跟进,保障医疗环境的安全稳定。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医改要继续,要深化。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