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药资讯 > 医学话题 >

又一位医生突发心脏病猝死 年仅45岁!

发布时间:2015-12-08 13:11 类别:医学话题 标签:猝死 神经 医生 天津 工作 来源:环球医学

近年来,我国医生群体的健康状况频亮 红灯 ,医生尤其是中青年医生猝死事件频发。12月3日,天津医科大学88级七年制毕业生,总医院神经外科医生李迺昕突发心脏病猝死,年仅45岁。良医是国家的财富,一名又一名医生累倒了,既是个人的不幸,更是国家的损失,请让医生歇歇吧!

李迺昕,生于1970年,天津人,博士后,就职于天津科大总医院神经外科。1988年考入天津医科大学第一届临床七年制专业。在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杨树源教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获医学硕士学位,并留任天津总医院神经外科工作。同年底公派德国留学,读于阿伯施塔特 西格马林根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硕士专业(MBE)。2000年底进入维尔茨堡大学(Wuerzburg University)遗传和神经生物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Martin Heisenberg教授,世界著名的神经生物和遗传学家、德国神经遗传学的奠基人。研究方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早期发育和神经干细胞分化。2005年底完成博士论文后,跟随Wizenmann教授到慕尼黑的国家环境与健康国家研究中心(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Environment and Health)的干细胞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主攻Wnt基因在神经干细胞分化中的作用。2008年到图宾根大学(T bingen University)解剖学院继续博士后研究,从事基因芯片的研发和数据处理工作。2008年通过答辩获得PhD.学位,2009年3月份回国工作,目前从事神经外科的临床工作和基础研究。发表多篇SCI论文。

纵观其学习和工作经历,完全是年轻一代医生的楷模。然而,过度劳累的工作还是使不幸降临于他,悲呼哉!医务工作者过劳过累,看似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疗资源捉襟见肘的症结。长远而言,这种饮鸩止渴的职业生态不仅戕害了医生的合法权益,更是公共利益的巨大损失!

道理很简单:在多重压力下,医生的职业生存状态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满意度,甚至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效果。一个本可以服务患者数十年的优秀医生,却在数年后的高强度工作中倒下,究竟得失几何?

这么多正值英年的医生接连倒下,其原因就是 太累了 。在医师短缺和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环境下,他们就像磨盘上的麦粒,很难歇一歇。我国的医疗资源配置结构不均衡造成 小医院冷冷清清,大医院人满为患 ,而很多骨干医生都是来自不堪重负的大医院。

此前,哈佛大学发布了一项研究,总结出了心脏病发作的七个危险信号:肩膀、脖子、下巴或手臂疼痛、焦虑,失眠、极度疲劳、心跳加剧等。看到这篇文章的医生们,如果您有上述危险信号,请停下脚步休息一下!

医生过劳已经成为社会不可忽视的普遍问题。医生不是 超人 ,他们需要休息,社会不应鼓励和提倡医生 带病坚守岗位 和超长时间工作。只有社会的重视、患者的理解和医疗制度的改革,才能改变和减少医生因过度劳累而造成的悲剧。莫让 过劳死 成为医疗行业之痛、患者之痛、社会之痛!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