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药资讯 > 医学话题 >

一失足成千古恨 学术造假往事如烟

发布时间:2017-03-17 09:22 类别:医学话题 标签:失足 来源:环球医学

315虽已结束,但余波难平,多少品牌 中枪 。说到造假,商品类造假事件频出,学术界 造假门 也屡见不鲜。科研无捷径,一失足成千古恨,想要翻身或许比登天还难。那些曾经轰动一时的学术造假事件,哪个不是悲剧收场?

小保方晴子STAP细胞造假事件

我网站曾多次报道小保方晴子造假事件。2014年1月,年仅31岁的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细胞再造实验室的研究团队负责人小保方晴子作为第一作者,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同期发表了两篇重磅论文,在论文中她表示发现了一种能更简便培养多能干细胞(STAP)的方法,这预示着未来像更换零件一样简单的器官移植成为可能。 日本居里夫人 震惊干细胞学界,引发全球关注。然而仅仅不到一周,她就被质疑篡改论文图像。她所在的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在2月对其展开审查, 学术女神 顿时身陷学术丑闻。7月,《自然》撤回小保方晴子的两篇论文。8月,小保方晴子的导师笹井芳树悬梁自尽。年末,重现小保方论文结果的实验因失败提前终止,多能干细胞界的所谓 重大突破 ,落得 子虚乌有 的骂名。小保方晴子辞职,这桩萦绕了2014将近一年的科学丑闻终于尘埃落定。

在这之后,小保方晴子便几乎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今年,她在访谈中透露,已经收到美国和德国的邀请,可以出国继续研究。

布朗洛发现并不存在的N射线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实验中发现了X射线 又称伦琴射线,一种波长很短,可以穿透皮肉,拍摄到骨头的电磁波,并因此获得了190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X射线的发现在当时迅速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并激发了学术界对于未知射线的探索狂潮。物理学家们迫切地希望自己也能够获得更多类似于X射线的发现,纷纷把精力投入到此类研究中。

1903年,法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布朗洛宣布他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射线:这种射线会在X射线管工作时产生,它能够增强细小的电火花或者火焰的亮度。布朗洛以自己的故乡 法国南部小镇南锡(Nancy)的名义,将这种新型射线取名为 N射线 ,而他也被人称为 N射线之父 。仅法国科学院院刊在1904年上半年就发表了54篇有关N射线的论文,这些论文煞有介事地介绍N射线可以穿透纸、木头、薄铁、石英等光线穿不透的物质,只有水和岩盐能阻挡这种射线的穿透力,还有论文指出人的肌肉、神经和脑也可以发出N射线。为了表彰布朗洛的 开创性 研究,法国科学院在1904年向布朗洛颁发了5万法郎的奖金。

然而,按照布朗洛所提供的实验,没有一个科学家能发现N射线。英国物理学家伍德为了弄清真相,亲自跑到法国,请布朗洛为他当面做实验。伍德就像着 皇帝新衣 的孩子,直言不讳地讲他看不见N射线,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他的观点。

但是人们迷信布朗洛的权威,不相信他会蒙骗大众。在伍德的建议下,《科学评论》编辑部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两个同样的木盒中,一个装有发射N射线的回火钢片,一个装有不会发射N射线的铅片。两盒外观一样,完全封闭。他们让布朗洛判断哪一个盒子会发射N射线。结果这难住了布朗洛,因为他根本不曾观测到N射线。所谓的发现N射线不过是他的想象。这一发现N射线的闹剧,成为科学史上一桩著名的伪造案例。

N射线不仅在科学界闹得沸沸扬扬,它的影响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也早已超出了科学的范围。在19世纪下半叶,普法战争结束后,法国大败,民族自尊心受到了严重打击。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法国的民间还是政府,都急需寻找可供慰藉的依托。而N射线这种在国际科学界也属于前沿且重大的发现在当时无疑便成了提升国际地位、挽救民族自尊心的 希望之星 。法国因此而自豪,视若珍宝。

也是因此,在他们的珍宝 N射线从破裂到幻灭的过程中,法国并不接受这样的结果。即便在N射线颇受争议的1904年,法国科学院却也毅然给布朗洛颁发了 勒贡奖 ,表示对布朗洛所有科研工作的肯定和表彰。一个科学问题,从这里开始变成了一个民族主义的问题。科学的是与否,对于当时的法国来说已经不重要。

韩国克隆之父黄禹锡造假风波

2004年和2005年,时任首尔大学教授的黄禹锡,领导研究团队先后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宣布成功克隆人类胚胎干细胞和患者匹配型干细胞。

但是,2005年底,有关黄禹锡干细胞学术造假的丑闻逐步被揭露,在世界学术界引起震动。韩国文化广播公司新闻节目《PD手册》报道黄禹锡在研究过程中 取用研究员的卵子 的丑闻。首尔大学随后的调查证实,黄禹锡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干细胞研究成果均属子虚乌有,但他克隆出来的首只克隆狗 斯纳皮 是真的。黄禹锡本人也被首尔大学解除职务,并因涉嫌侵吞经费、违反伦理、通过非道德手段获得人类卵子等等题遭到起诉,韩国政府决定取消黄禹锡 韩国最高科学家 称号,并免去他担任的一切公职。

自2006年起,黄禹锡团队先后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48篇论文。虽然无法得到科学界的认可,但他们一直以申请专利的方式寻求认同,黄禹锡团队的 人类干细胞研究以及制造方法 先后获得了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等国专利商标局授予的专利。有专家指出,上述专利的审查标准远比学术期刊要低,授予专利并不能作为学术成就的证据。

在韩国失败后,近年来,他转移到了中国。黄禹锡团队在国际合作方面,规模最大的正是与中国的合作。不过,对黄禹锡来说,最 疯狂 的项目还是2012年开始的与俄罗斯东北联邦大学合作利用克隆技术复活大约1万年前灭绝的猛犸象的计划。

物理学最大作假案 舍恩事件

德国科学家舍恩1998年加入美国新泽西的贝尔实验室,工作期间,先后与20多位研究人员合作,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他一口气在《科学》、《自然》和《应用物理通讯》等全球著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近90篇论文,其中74篇是第一作者,内容涉及的都是超导、分子电路和分子晶体等前沿领域,一些 成果 曾引起轰动。

但舍恩的研究实验结果,在其他科学家随后进行研究时却根本无法重复,因而遭到一些同行的质疑,贝尔实验室为此于2002年5月邀请由斯坦福大学应用物理学教授比斯利领导的5人调查委员会对此事进行调查。专家们经过调查,于9月25日公布了一份长达125页的调查报告。调查结论认为,在1998年至2001年期间,舍恩至少在16篇论文中捏造或篡改了实验数据,而他的合作者对此毫不知情,因而也是无辜的。

贝尔实验室组建了针对他实验的独立调查委员会,对舍恩在《科学》、《自然》、《实用物理学》等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进行调查,越来越多的数据问题被发现。在为期3个月的调查中,委员会发现舍恩至少有9篇论文存在数据问题。当委员会要舍恩提供相关物理证据时,他表示自己没留下实验室记录,或说硬盘储存不够,删除了原始数据,另外一些时候,他会以设备在德国,或者设备在运输时被毁等为借口拒绝检查。尽管如此,委员会还是得出了结论,舍恩在被指控的24处地方至少存在16处学术行为不检。

第二天,贝尔实验室解雇了舍恩。舍恩事后承认自己许多论文的数据不正确。他说,作假是为了展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但一切都晚了。他带着耻辱回了德国。他在德国的单位 马普研究所也撤销了给他的聘书。康斯坦茨大学则收回了他的博士学位,而各大期刊也将他的论文整批整批地撤销。他的名字在学术界销声匿迹,除了在提及丑闻之时。

汉芯 造假事件

2003年2月,当时还是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的陈进,从美国一家公司买来MOTO-freescale 56800芯片,雇人将芯片表面的原有标志用砂纸磨掉,再加上自己的LOGO, 研制 成了 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 汉芯一号 ,被视作中国芯片业的骄傲。借助 汉芯一号 ,陈进接连当选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上海市第八届科技精英、上海IT青年十大新锐等称号,并出任上海市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总经理,还获得了过亿的科研基金。

2006年1月17日,有人在清华大学水木清华BBS上,公开指责陈进教授发明的 汉芯一号 造假。后来经过多方介入、追索和求证,终于在2006年得出汉芯造假的结论。随后,陈进被撤销各项职务和学术头衔,国家有关部委与其解除科研合同,并追缴各项费用。一夜之间,四年来头顶光环的陈进,如流星般一闪而过又迅速坠入谷底。

辟尔唐人 骗局

对于寻找化石的人而言,史前时期的穴居人遗迹如同耀眼的黄金一样具有诱惑力。查尔斯 道森1912年在英格兰辟尔唐地区的一个碎石采掘场发现了 辟尔唐人 。他当时肯定觉得自己中了大奖。辟尔唐人的骨架拥有像人类一样的头骨以及与猿类一样的颌骨。许多科学家因而认为这一人种是从猿进化到人之间缺少的那一个环节。

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辟尔唐人的化石一直都在伦敦对外展出。然而,在1953年接受科学检测后,这一化石经揭露其实只是一件并不高明的伪造物。它的头骨或许来自生活在史前时期的人,但颌骨却属于一只生活在当代的猩猩。

时至今日,仍没有人知道到底是谁伪造了化石。但包括道森在内的许多人都受到了怀疑。道森1916年去世。这场骗局被认为是科学史上最具破坏性的欺骗。它阻碍了进化论的发展,也让科学家们白费数年时间努力把一位不可能存在的祖先加入到化石记录中。

密立根的 辉煌 与小动作

1910年,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 密立根进行了一项世界知名的 滴油实验 ,第一次测出了氢比一个电子重1836倍。与此同时,比他更有名望的物理学家埃伦菲尔德也在进行相同的实验,但没有得到相应的结果。密立根实验所得出的数据实在太漂亮了,任何一个从事过物理学实验的人都有体会,理论上计算出的数据和实验中测量出的数据,一般不会那样近似。为此,埃伦菲尔德曾提出疑议,并由此而引发了物理学的一场论战。密立根在论战中获胜了,还获得了科学界的最高奖赏 192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事隔60年后,一个偶然的发现揭穿了密立根所谓的实验结果,这个结果来自密立根的笔记和手稿是一位史学家发现后公之于众的。密立根发表的58次观测结果,并非如他信誓旦旦所说的那样是 没有经过选择的 ,而是从140次观测中挑选出来的!他将实验的数据大动干戈,只采集那些对他有利的漂亮数据为 我 所用,对于不利的数据则一概删去,并没有告诉任何人。这一发现震动了物理学界,密立根的小动作和他给出的实验结果一样漂亮。

权威的包庇 作弊者的保护伞

科学研究中欺骗作假行为是违背科学道德的,应受到公众尤其是科学界的谴责,然而遗憾的是,一些科学家出于各种利益考虑,却对这种作弊行为进行包庇,这从另一方面助长了作假的风气。巴尔的摩事件则是著名的一例。

1986年4月,美国学术刊物《细胞》发表了一篇洋洋洒洒的论文,论文所阐述的新发现令许多生物学家感到不可思议。论文的作者之一,是大名鼎鼎的大卫 巴尔的摩 1982年诺贝尔生物医学奖获得者。然而这一次,巴尔的摩却翻了船。原来论文所依据的实验是巴尔的摩最信任的合作者特里萨 嘉丽一手制造的骗局,而巴尔的摩完全被蒙在鼓里。可悲的是,在长达5年的调查过程中,巴尔的摩始终利用自己的声望公开威胁调查者,反对外界的干预。巴尔的摩和嘉丽的所作所为在美国公众面前造成极坏的影响,动摇了人们对科学和科学家的信赖。可惜在美国科学界不止一个巴尔的摩。

学术造假,古今中外,一直存在。2017年两会期间,学术造假依然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 让学术造假变得不明智、不可能,捍卫科学道德的初心始终不移 ,成为代表、委员们共同的心愿。

完全杜绝学术造假的确非常困难,但这绝不应该成为对其不闻不问的理由。消除学术造假现象,不能只靠科学界和科学家本身的自律,还必须要有完善的法律手段作保障。

对待学术造假,要像 秋风扫落叶一样无情 。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 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