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药资讯 > 医学话题 >

患者偷拍为医生自保?其实多是害自己

发布时间:2021-07-02 12:20 类别:医学话题 标签: 来源:环球医学网

自从智能手机普及后,举起手机拍照录像,扣下手机录音,成为不少人的日常行为。若为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点滴,无可厚非。然而,一些患者就医看病过程中也开始录像或录音,或为听清医嘱,或为方便取证以自保,或存粹就为发朋友圈。 然而,患者的此举,几乎是医生的逆鳞,有时能引发一场唇枪舌战,甚至更大的冲突。更值得讨论的是,有些患者此举意在保护自己,但却可能适得其反。 这些年患者偷拍医生引发的对峙 有一位网友在某乎上发出求助:医生发现我就诊过程中录音,拒诊怎么办? 原来,这位网友的女儿身高偏矮,前往医院就诊。做了各项检查之后,基本排除了侏儒症,只是偏矮,但这位网友为女儿注射生长激素的愿望强烈,医生就依网友开了药。插一句,据某些医生分析,这属于标识外用药。就在此时,医生发现这位网友在录音,就撕毁了开药的单据,责问为何录音?同时,医生建议转院。 当然,这位网友的问题最终圆满解决,首诊医生帮忙主动联系湘雅三医院的医生。结果,这位网友竟恶意猜测,首诊医生帮忙转诊是发现了自己不足。结果下面有300多个回答,多是医生的怒怼。 医生认为:“这事的性质就好比你去超市买东西,从超市出来的时候,门口保安拦着你说你偷东西了,他们要查你的包,还振振有词:你没偷就给我翻翻包又怎么了,你不肯给我翻,那肯定是你偷了。”“再或者,你老板在你办公桌上安装一个监视器对你进行监视,你受得了吗?” 上述网友则回怼:“对患者这么多恶意,黑心穿白衣,何苦从事这个职业。” 无独有偶!武汉市第四医院放射科门口,一位患者在等待诊断结果。结果,等待一段时间后,竟跑到阅片室门口偷拍里面的医生。问他为何偷拍,答曰:“等的时间太长,自认为是有的医生在看手机,才导致诊断结果迟迟出不来。”事实是,医生当时正在手机的微信工作群沟通多学科会诊的事情。 如果说以上这位患者偷拍,没有引发严重后果,下面这位患者拿着对医生的录音断章取义式地传播,让医生后怕不已。 武汉洪山区一家公立医院,一位头疼患者来就诊,直接要医生开些止疼药。因不清楚病因,医生建议其先做检查,再制定治疗方案,以免耽误病情。结果患者将沟通的过程偷偷录了音,并截取医生的两句话,向外投诉:不检查就不给开药。 看病遭录像 医生反感且恐惧 毋庸怀疑,多数医生对随手拍录的行为反感且恐惧,进而还会影响后面的诊疗行为。不少医院也支持,医生一旦发现患者有偷录行为,可以拒诊。 有一位网友讲述了身边的一个例子。有位危重患者,其女儿学法律的。在这位患者住院十几年,其女儿把医院流程摸得特别熟,任何药物的副作用也都熟练掌握,要求治疗措施医生都要听她的。结果,只要有一丁点风险的治疗措施,医生都不敢用。可哪有什么风险都没有的治疗?与医生对话,始终带着录音笔。医生无奈,只得自己买了一个带着,万一出事了录音笔在她那,防止断章取义截一段当证据……提出的任何检查措施,只要她觉得没用,统统不做,光拒绝治疗同意书就签了得有两指那么厚……而且她还会冒充科室的工作人员给会诊科室打电话,要求主任医师来会诊……最终,好不容易把患者送走了,全科聚会表示庆祝。这事很快传遍了当地的医疗圈,这位患者再次就诊,其他医院都不敢接诊…… 患者偷拍 医患关系将从共赢变成零和博弈 从法律的角度来讲,并没有相关条例禁止患者的这种行为。但是,从心理和伦理的角度,这会瞬间将医患关系从共赢变成零和博弈,也就是医患双方的收益和亏损相加在一起,总和永远都为零。 不录音的时候,医生与患者是利益一致的盟友,医生想的是如何解决病症,是问题导向的工作态度,能够最大限度为患者考虑,能够说出很多对患者有益的健康提醒。 患者录音取证的时候,医生与患者是敌对的关系,医生是站在撇清责任的角度来说话,是消极导向的工作态度,想的是如何不出问题。这时候,医生不得不最大限度为自己考虑,能不说就不说,只说保底不出问题的话,甚至什么都不做。 也就是说,患者的录音行会逼得医生将自保作为首要任务,正是破坏正常医学工作的首犯。 一位医生曾在微博讲述了自己的某次经历:某晚夜班,正在给一个病人看病,他的家属从我身旁不停录像录音,当时我发现后很反感,立即起了防范之心。一方面我告诫不要继续录像录音,保护自身肖像权;另一方面,接下来的看病我已经把心思放在防范出差错上,防范家属投诉,没有太多心思去深入辩证施治,只要不出错就行。安全第一,不求有功。在拍照录音的举动下,我本能地由积极主动对抗疾病瞬间转变消极防御。这让我本身感到遗憾和不快,也让病人得不到信任和诚信医疗输出,两相害。既然是同在对抗疾病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为何如此防范? 所以,患者只有尊重、理解和信任医生,医生才敢坚守救死扶伤的岗位,才能在无法预料的将来,挽留住只有一次的可贵生命,实现双赢。 (环球医学编辑:余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