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3-03 09:20 类别:内分泌疾病 标签: 来源:丁香园
由于糖尿病患病率居高不下,所以也同时带动了降糖药物的研究发展,目前降糖药物种类繁多,仅以口服药来说,就有包括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类、DPP-4 抑制剂类等,其中以α-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为例,伏格列波糖即将推出 0.3 mg 剂型上市。在提倡个体化治疗的今天,什么样的患者适合使用α-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为何《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 版)》(以下简称 2013 版指南)将此推荐为中国糖尿病患者一线用药?而剂量的调整又有何意义?带着这些问题,在今年的 CDS 大会上,丁香园采访了国内多位糖尿病领域的专家。
α-糖苷酶抑制剂:更适合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人群
针对 2013 版指南中将α-糖苷酶抑制剂作为一线用药的推荐,南京鼓楼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朱大龙教授进行了解读。
ccvideo在糖尿病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医师往往会发现,同样诊断是「糖尿病」,但是不同的患者却有不同的情况,比如有的患者空腹血糖值高,有的患者餐后血糖值高,还有的患者两者都偏高,而三种情况的治疗方案却不尽相同。
在中国,80% 的糖尿病患者都存在餐后高血糖的情况,导致这一现象其中一个原因,可能与中国人喜好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饮食习惯有关。据相关研究证明,碳水化合物更易导致餐后高血糖出现,而餐后血糖过高,增加患者血糖波动,可导致血糖控制效果减弱,同时也意味着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增高。
针对饮食结构所导致的餐后血糖问题在 2013 版指南中进行了推荐:「α-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正如指南所述,α-糖苷酶抑制剂可以使餐后血糖下降,避免餐后血糖增加过高、过快,同时该类药物可延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避免低血糖出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削峰去谷」作用。同时该类药物副作用较少,对肝肾功能影响也比较小。
而对于α-糖苷酶抑制剂中的一种类型——伏格列波糖 0.3 mg 新剂型,其较前增加了 1/2 的剂量,更灵活适用于不同剂量需求患者的个体情况。
α-糖苷酶抑制剂:调节肠道菌群,深远意义亟待发现
目前学术界认为肠道菌群在糖代谢、脂代谢甚至在代谢综合征等的病理生理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就其在糖尿病代谢方面的作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姬秋和教授进行了分享。
ccvideo在肠道菌群对糖尿病治疗的作用方面,因为肠道菌对营养、能量的吸收都产生一定影响,所以肠道菌群与糖尿病发病有一定的关联;另外对于已经明确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来说,也已有研究证明 2 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发生了中度紊乱 1。而伏格列波糖这类α-糖苷酶抑制剂降糖药物,能够通过改变葡萄糖在肠道的吸收位置、延缓葡萄糖吸收而发挥其降糖作用,而吸收位置的改变则可能对肠道菌群产生影响。在实际临床运用和文献报道中,也显示伏格列波糖对患者肠道菌群产生的积极作用,比如改善肠道菌群比例、增加胰岛素分泌、降低餐后血糖等,但尚缺乏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数据。目前姬教授团队正积极开展相关研究,用以探究肠道菌群和肠道激素对于糖尿病代谢的影响,随着对这种机制或规律的揭示, 或将对未来糖尿病的治疗产生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仅就伏格列波糖这类α-糖苷酶抑制剂来说,目前使用的 0.2 mg 剂量尚有所保守,而即将上市的 0.3 mg 剂型对于患者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或将更体现其优势。
α-糖苷酶抑制剂与胰岛素联合用药:平稳血糖、不增体重、节省自身胰岛素
目前临床常采用口服药与胰岛素联合使用的方法,其中就包括α-糖苷酶抑制剂与胰岛素的联合使用。在本届 CDS 大会中,湘雅二院内分泌科主任周智广教授就该问题进行了分享。
ccvideo周教授介绍道,在提倡个体化治疗的今天,针对糖尿病患者不同的情况,目前临床较多采用口服药物和胰岛素联合治疗方案,其中常见方案就包括α-糖苷酶抑制剂联合胰岛素治疗,这样的方案往往适合于体型较胖、餐后血糖较高且胰岛功能较差的患者。对于这样的患者而言,血糖和体重都是治疗的关键,而α-糖苷酶抑制剂联合胰岛素的方案不仅可以降低患者餐后高血糖,且不会增加患者体重。
目前对于α-糖苷酶抑制剂类的药物研究仍在不断进行着,以伏格列波糖为例,与既往的 0.2 mg 剂型相比,日本已上市的 0.3 mg 新剂型的伏格列波糖片降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效果增加了 0.5% 。而日本人的饮食和中国人有类似之处,该新剂型对中国患者而言也可能意味着更好的降糖效果。
α-糖苷酶抑制剂:监测血糖波动,合理选择用药,保卫心血管健康
更多的研究证据显示,血糖波动可能与糖尿病并发症显著相关。在本次 CDS 大会中,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院长陈莉明教授就这一问题接受了丁香园的采访。
ccvideo在前面我们提到了血糖波动不仅影响患者血糖情况,还可能增加其心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究其机制,陈教授形象地将波动的血糖比喻成了波浪,当一波又一波波浪冲击着患者脆弱的血管内皮,长此以往不仅可能导致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甚至还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因此血糖波动无论对于糖尿病预后还是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都将产生不良影响。
目前在临床中多采用动态血糖监测仪对患者血糖情况进行监测,该方法不仅能够较客观地反应患者一段时间内的血糖变化情况,并且还能捕捉到无症状的低血糖或高血糖的发生。? ?????
而血糖监测结果对于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有着重要意义,就其对用药方面的指导来说,面对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医师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采用能够减少血糖波动的药物,这类药物就包括α-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比如伏格列波糖。该类药物在降低患者餐后高血糖方面效果较好,从而也避免了部分患者餐前、餐后血糖波动较大的情况,并且足量剂量的伏格列波糖片的应用可能在治疗效果上有着更淋漓尽致的体现。但是由于伏格列波糖现有剂量为 0.2 mg,对于部分需要使用 0.3 mg 的患者而言,存在不便的情况,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来说,也易导致其依从性下降,所以 0.3 mg 的新剂量上市后,更有利于患者依从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使患者在控制原发病及延缓并发症发生方面获益更大。 ?
1. 姚旻, 赵爱源, 张宏, 等. 肠道菌群与 2 型糖尿病 [J].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5, 35(1).
读医学网 www.duyixue.com 本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kanyixue@yi20.com.cn,我们将会及时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