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5-30 15:26 类别:医学话题 标签:医务人员 工作 压力 之重医生 来源:环球医学
在民生问题被前所未有地关注、医疗卫生改革如火如荼之际,本该大显身手的国民健康卫士-医生却在负重前行。忙、累、常被误解、没有成就感 这些词常挂在医生的嘴边,更有医生在重压之下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些医生究竟都面对着什么样的压力?
更令人忧心的是,面对重压,中国的医务人员缺乏有效的宣泄和解压路径,只是默默承受。也许有一天,一件偶然的负面事件便会成为压跨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伤及医生、伤及全体国民。
压力山大导致医生成为自杀高危群体
医疗是一个把患者需求远远放在自我需要之上的行业,从而对医生的精神和体力造成无法想象的压力,常常令医生陷入濒临崩溃的境地,成为自杀的高危群体。
今年3月3日中午,南京某医院一名女护士在家中自杀身亡。今年5月1日,南京一家大医院一位24岁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生选择在家中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网友发微博痛悼: 五一劳动节,成了他生命的终点,压力过大,自杀身亡!一路平安,天堂有路,天堂有平安喜乐!
辽宁省医师协会于2014年1月10日向社会公布的《辽宁省执业医师职业压力、职业风险、职业满意度与职业倦怠现状调查报告》中显示,过半医生认为工作缺乏成就感,41.4%的医生存在离职倾向。在医生职业压力剧增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质疑自己当初的职业选择。
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79.8%的医务人员反映工作负荷重,认为工作压力过大者达33%,近1/4的调查对象情绪方面有焦虑和沮丧感觉,中重度抑郁发生率为24.7%。
该调查还显示,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现象普遍,在城市三级医疗体系中以三级医院最为突出。医务人员平均每周工作50.6个小时,远超过每周40个小时的法定劳动时间;平均每个月要值6个夜班。
与此同时,执业环境却每况愈下。在城市三级医院中,58.1%的医务人员认为近年来社会地位降低了,59.5%认为患者信任程度降低了,53.2%认为执业环境差,92.7%认为有防范患者的必要性,仅有32%的医务人员表示愿意为病人尝试有风险的技术。
医生的压力来源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在2008年和2013年两次对北京、湖南等9省区市的45家医院进行工作压力对比调查。工作负荷大、收入待遇低、加班值夜班和健康损害以及患者投诉,是排在前几位的压力源。
一、医生的工作强度无限制地增大
事无巨细地询问患者的病情、尽可能准确地为络绎不绝的患者进行检查诊断、动辄数小时的高风险手术、全天候负责所管病床的患者、时刻准备处理紧急状况 这些工作均为医生的份内之事。在其位谋其职,对于这些工作,医生早已有充足的心理准备。然而,近几年来,随着患者医疗需求的不断释放,激增的就医人群已令医生们备感分身乏术。这一现象以大型三甲医院或区域医疗中心尤甚。医生工作量增加以后,其工作质量可能有所下降,医生的压力也会由此陡增。
毫无疑问,当前患者的医疗诉求都已发生了质的飞跃,但近几年医院的编制却一成不变。这就导致医生的工作强度无限制地增大。照这样的发展速度,医生即使是不睡觉,也终将无法背负起不断增长的诊疗任务,而此也必将潜伏医疗安全问题,最终成为恶性循环。
二、收入与付出失衡
与前几年相比,虽然医生的工作内容依旧为治病救人,但是工作形式却逐渐多元化,服务范围也更加广泛。除承担院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外,还需承担更多的院外工作,比如社区健康教育、医院之间的联合会诊等。这就要求当前的医生视野不能仅看到院内的患者,更要延伸至院外,从而更好地适应患者和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愈发加重了医生的负担。
付出理应有所回报,而天平另一端的合理回报,却难以平衡。 医务人员的工作关乎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因此他们并不会过多计较加班问题。然而,在当前的职业环境下,医生的困惑在于,付出很多后并未得到与期望值相匹配的合理物质回报,同时在社会回报上,最终得到的甚至是不理解和负面评价。这自然会令医生质疑其职业目标和价值。 有业内人士指出,与其他行业相比,医生的收获与付出的不平等,确实会对其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2012~2013年度中国医生薪酬调查中显示,高达88.4%的医生表示对薪酬不满意。中国医生的平均年收入为67516元,其收入水平远远低于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医生。
58.6%的调查对象称 收入待遇低 是最主要的压力源,比5年前高28%。尽管当时医务人员的平均实际收入水平和薪酬满意度也不高,但只有30%的人将此视为压力源。
三、健康损害
20世纪80年代,有一部电影叫《人到中年》。主人公陆文婷是一名眼科医生,她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终于累倒在病床上。她的故事引起了全社会共鸣。如今,越来越多的医生成为陆文婷的 翻版 。
医生任务繁重、身心疲惫的工作状态,就像一根不断绷紧的弹簧。长此以往,医生的身体、心理乃至生活,都将遭受不利影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胡大一针对全国386家医院4032名医生所做的一项调查发现,超过1/4的医生存在心血管疾病风险,近一半男性医生患有高血压,这一比例是健康人群的两倍。无论男女,40岁以上医生罹患冠心病的风险,都远高于普通人群。
四、患者的投诉
排在压力源第四位的是患者投诉,其占比虽然从5年前的44.6%下降到2013年的30.1%,却依然极大地困扰着医务人员。
采访中,有医务人员回忆,5年前她接诊过的患者,现在偶遇时都能够亲切地上前与她打招呼,而现在接诊的患者却已不再如此。 我现在背对着诊室门坐,都会非常紧张;有时患者和家属一同进来,一下子把我围住,我也会非常紧张。
患者持怀疑态度就诊,医生小心翼翼施治,医患之间的信任岌岌可危,这很可能成为压垮医务人员的最后一根稻草。
医生群体的工作压力,不仅影响医生的身心健康、工作热情和效率,继而也会对病人产生不良的后果。
此外,北京安定医院心理危机干预与压力管理中心主任西英俊分析说,医生的职业压力一方面来自于高强度的连续工作,尤其是三级医院门诊量、住院量明显高于其他医院,因而医疗纠纷发生频率较高,医疗执业风险较大;同时大医院医生有着更大的成长压力,需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完成科研任务,加上医院人才引进十分频繁,院内医生竞争激烈,晋升压力更大。
如何为医生设置减压阀?
尽管许多医生认为造成压力的外界环境因素难以控制,只能视为 现实 ,但是医疗管理者应该有所行动,帮助医生缓解由于工作造成的压力。但是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
第一,合理的岗位设置。首先,医疗机构应该提供更多的辅助服务,以帮助医生从大量行政工作和病案书写整理工作中解脱出来,以便有更多时间服务更多的患者。其次,要提供与其医生个人承载能力相对应的职责。
第二,让医生们有更多时间和机会照顾自己。医院可以设置院内健身设施或健身锻炼课程,例如瑜伽、太极、慢跑俱乐部等。如果医院不能提供院内设施,也应该鼓励医生每天为自己安排时间从事健康活动。
第三,增加行医压力教育课程,让医生及早意识到医生职业的压力和怠倦。医学教育机构要及时找出在临床训练中容易产生压力的因素,并且向医生提出应对压力和怠倦的措施及处理方法。
加拿大和英国的医学教育机构已设立了 自我安康保健 课程,包括自我保健、保持良好的工作和个人生活平衡等内容。经循证医学证实,这些方法确实有助于住院医生的成长,使之养成评估个人健康程度的习惯,从而有利于时刻保持身心健康和抗压能力。
第四、患者或者患者家属,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理解医护人员,更不能以伤害医护人员的言语和举动作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暴力伤医行为零容忍。
第五、医生的职业压力大,待遇则要相应提高。医生更看重的是根据其能力所享受的待遇。作为知识型劳动者,医生的薪酬分配应该淡化绩效考核,强化能力素质的提高和医疗管理水平的提升。过多应用生产型的绩效考核方法,反而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另外,在危机干预方面,要坚决反对依靠通报批评、扣奖金等简单方式处罚医务人员,而要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医务人员。
持续的工作压力超过个体的耐受程度时可能导致工作倦怠,导致身心资源过度透支,从而以一种负性的、冷漠的或是逃避的态度去面对工作以及服务对象,甚至导致自身行为的改变,产生精神障碍。因此,应了解医生压力应激源,采取相应解决措施,为医生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可以使我们的医务人员减轻压力,轻松踏实的开展工作。
读医学网 www.duyixue.com 本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kanyixue@yi20.com.cn,我们将会及时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