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药资讯 > 医学话题 >

医生如何面对媒体全攻略

发布时间:2014-06-05 15:02 类别:医学话题 标签:采访 媒体 报道 全攻略医生 来源:环球医学

如果你问医生,媒体可怕吗?绝大多数医生对媒体的态度是反感、半信半疑、不信任。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医生抱有这种态度?当发生医疗事件时,医生应如何应对媒体?该说什么、做什么?

解析医生对媒体反感、半信半疑、不信任的原因

还记得广州的 八毛门 事件和深圳的 缝肛门 事件吗?这些都是媒体不客观报道的产物。不久前看到的一篇题为《大学生献血后双目失明》的报道,讲的是大学生献血后站起时头晕摔倒,撞到凳子上导致失明,标题与事实的反差相当大。

为扩大影响力,很多大众媒体殚精竭虑,力求在第一时间吸引受众关注,由此引发了医生们的不满。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刘晓亮说,有的记者采访时如同审判官,言语非常尖锐,我们很抵触。有时候,患者亲自请媒体上门采访,不管医生当时的工作状态和心情, 你不接受采访,我就挑你毛病! 这时候,患者多半会跟着一起吵闹,而医生的精力又在治病上,处理不好也就在所难免了。有时医生在应急状态下说的话,可能并不严谨,而且由于每个医生的反应能力和思维差异,个体医生的发言不能代表整个事件的真实性。正规的媒体应当事先告知采访的内容,让医生有备无患。但现在一遇到突发事件,媒体就想方设法让医生马上表态,一旦表达失当,几乎就被定性为 永久的错误 。

北京海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于逢春说,自己不怕说真话,但媒体不能断章取义。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郭树彬则进一步分析说,医生的集体失声多是迫于媒体的压力,不敢随便说话是怕记者歪曲事实。医患纠纷发生后,媒体应对医患双方均进行客观深入的采访。但媒体为了挖掘热点,只听取患者的片面之词,等新闻已 昭告天下 了,再 逼着 医院表态。这时医院的发言就像是在事后辩解,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媒体即使对医生进行了采访,却没有传达医生的声音。河北某医院一位医生告诉记者,他所在医院曾发生一起医疗纠纷,他和同事接受某电视媒体2小时的采访,把事件的经过详细地向某知名记者进行披露和解释,然而最后节目播出时只浓缩为一句话:这件事是不该发生的,其他所有的事实都去掉了。他为此对媒体产生了不信任感。

发生医疗事件时,医生应如何应对媒体?

1、正视媒体,让医生多一分理解

医生必须认识到,新闻报道是记者的日常工作,要学会面对他们,而不能忽视或逃避采访。医院和医生要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向媒体表达事实真相,而不应该逃避。因为目前各种消息渠道很多,一起案件发生了,公众都急于了解实情,如果正规渠道传递不通畅,那么各种非正规的小道消息将甚嚣尘上,以讹传讹,偏离事实真相。

北京航天总医院在该院医生赵立众被刺后所做的应对媒体的方式就值得称赞。该院赵立众医师被刺伤后,医院安排了院领导、医务处领导和普通的急诊科医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目的就在于让媒体能全面了解事实真相,消除公众对事件的猜疑。让社会公众认识到,4.13事件是刑事案件,而不是医疗纠纷案件。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严晓伟表示,医生总说媒体 不为自己说话 ,这样的观点是不恰当的,一方面,媒体不是任何一个机构和行业的武器,不能因为媒体 不为自己说话 就否定媒体的作用;另一方面媒体 不为医生说话 ,是由于医生很少注重在媒体前塑造积极正面的自身形象造成。

2、医生要与媒体做朋友

作为医生,必须了解媒体、善用媒体,把记者当成朋友,尽量提供他们想要了解的情况,这对于为患者扩展服务外延、医改的顺利实施大有裨益。某医院医学研究生曾阜说,医生不应排斥媒体,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不足之处,医生不要只关注媒体报道医疗行业里的负面事件。跟医生一样,媒体也会失误,存在报道过度的问题,但总体而言,媒体与医疗行业并无本质矛盾,医生不要认为媒体是故意为难自己。

孙东东表示,除了运用医疗知识直接为患者解除病痛外,医生还可以运用媒体的 威力 ,向公众普及医学知识,预防疾病的发生。媒体能把单个医生的声音放大到超乎想象的程度,并塑造出医生良好的职业形象。《健康之路》、《健康北京》等中央及各省市电视台保健类节目邀请各科专家,与患者在现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医生与媒体合作无间,也得到老百姓的好评。

3、控制情绪,沉着应对

在特定的环境下容易紧张和失言,发出抱怨和牢骚,这是人之常情。当发生医患矛盾时,每个人的心都绷得紧紧的,但面对媒体采访时,医生应认识到记者针对的不是个人,而是此起事件。所以医生一定要有淡定的心态,对记者的提问三思而后答。

曾有辽宁某市和陕西某县的卫生局长在应对媒体提问时语出不逊,引来社会批评。一位业内专家表示,在几年前某起轰动全国的医疗纠纷中,某三甲医院院长作出的 一边倒 言辞,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哗然与质疑。其实,只要用客观公正的事实和言辞告知家属和公众,反思医疗过程中的问题,承担院方应付的责任,而不是一味归咎于媒体,就能取信于人,塑造医生良好的群体形象。这些事例告诫我们:医生应对媒体时一定要谨言慎行。

4、如实反映与正面引导并不矛盾

医生在面对媒体时,要如实反映现象和观念的实际情况。如实就是要求既不夸大也不缩小。针对一些专业问题,医生应该实事求是,还原事实真相。医生应该只叙述自己亲身经历和掌握的事实,而一些不确切的事实,不宜加以猜测和推断。

而媒体对医患关系的报道,应把握好度,该报道的要报道,不该报道的就不能报。比如哈医大事件只是一起孤立的个人刑事案件,广泛报道后就会起到一种暗示效应。就好像北京一个青年因私怨在上海杀了6个警察,能上升到警民对立去报道吗?如果媒体不报道医生的负面新闻,而只报道医生好的方面,整个国家会向好的方面发展。为什么一定要吸引眼球呢?应该有正面的舆论引导。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王仲表示,媒体现在的问题是喜欢报道医生的负面新闻,实际上医生做的好事是远远多于负面的。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每年诊治患者14万人次,可能只有0.01的患者会闹事。媒体报道后,负面效果就放大了,好像每一个患者都是暴徒。

当然,在正面的前提下,医生也要思考,应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如何降低人们的不良认识。要真实客观,掌握好分寸,如果说得太好了,就会显得虚假。王仲说, 我在《小崔说事》里说,我也拿过 红包 ,不是钱,而是一些 心意 。比如送一袋小米,一束花、一盒月饼 好比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如果不收,到底是显得我洁身自好,还是嫌弃这根鹅毛太轻?

一位古代哲学家说,要想改变世界,必须先改变自己。我国社会目前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矛盾丛生,医疗行业面临的复杂问题更是比比皆是。既然现实如此,医生就应该主动地去沟通和澄清事实,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能胆怯、逃避,更不能抵触媒体。通过媒体,让社会大众认识到医生的谦和、严谨、认真、诚恳,认识到现有医学技术无法 手到病除 和有待发展等现实问题。作为医生的你,如果不会正确表达自己的工作难处和困境,就无法得到大众的理解与支持。这样,世界就会一直保持着令你不愉快的现况。所以,记住,从你做起。

另附:

一、8条接受采访的黄金法则:

① 任何一次与媒体的沟通都是机会。

② 充分准备,了解记者的采访安排。

③ 认真做好采访前的调研和准备。

④ 掌控采访过程。

⑤ 做到有礼貌,有耐心,心情愉快。

⑥ 交流简单清晰,不说行话、套话。

⑦ 回答要准确、简洁。

⑧ 不说谎,不猜测,不推测。

二、回答记者问题的关键技巧:

1、控制谈话局面,把握主动权。

2、主动谈论准备好的的议程,确保按议程行事。

3、认真聆听问题,然后简要回答或认同问题。

4、有效控制话题并抓紧注意力,适当提醒记者。

5、引用数字要小心,只给出能保证增强的数字。

三、接受电视采访的关键环节:

礼仪:对介绍/引见示意致谢。

着装:西服套装只能有一件有图案,其他应为纯色,衬衫颜色比西装浅。

语言:简短回答,不要跑题,及时更正讲错的话。

姿势:避免瘫坐在沙发上、摇腿等不雅观的姿势,表现医生让人信服的形象和气质。

目光:与记者面对面采访时,眼神真诚,保持与采访者的视线接触而非摄影机上;进行个人专访时,把摄影机看作交谈对象之一,不能面无表情地瞪视镜头。

 

希望这些能对您有所帮助!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