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药资讯 > 医学话题 >

SCI出售在即 业内专家如何看?

发布时间:2015-12-11 17:21 类别:医学话题 标签:评价 科研 在即 期刊 路透 来源:环球医学

日前,汤森路透在其官网上公开表示准备将旗下的科技信息业务出售,其中包括备受国内学者关注的SCI产品。消息一出,引起广泛反响。如果汤森路透真的把SCI卖了,谁会接盘呢?SCI被出售后,能否保持客观性、公平性、权威性?我国以SCI为主要指标的科研评价方式是否会受波及?

SCI是汤森路透的一个产品。汤森路透这个公司对世界科技发展的贡献是很大的,因为他们建立了一套全世界科学家普遍认同的科研评价规则,即通过被引用的频次来评价期刊/论文的价值。他们建立了鼎鼎大名Web of Science数据库,用于分析论文被引用状况。我们通常所说的SCI杂志,其实就是指被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杂志。每年7月份前后,汤森路透都会发布期刊引证报告(JCR),对每本期刊被引用的状况进行汇总说明。JCR对中国科技工作者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因为每本杂志的影响因子就是JCR说了算的。比如:2014年,《Blood》的影响因子是10.452分,这个分数不是《Blood》杂志社信口开河乱说的,而是汤森路透的JCR说的。

一些人对SCI被出售后能否保持原有品质表示担忧。但不少业内专家并未对此过分纠结。北京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卫生系讲师尹慧说,只要未来接收方能保持SCI评价的中立性,那这个评价指标和体系还可以像原来一样继续运转。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伍学焱教授表示,文章发表后,更重要的是同行评议的客观性和公平性。因此,能否确保同行评议的真实性,比谁来经营SCI更重要。当前SCI出现很多撤稿事件,说明其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SCI确实是被普遍认同的一类学术论文价值评价工具,但不是最重要的,也不是唯一的。在其他国家,SCI没有被公认为是科研成果价值的绝对评价指标,汤森路透也没有自认为其建立了科研成果评价的最高标准。SCI之所以在国内得到普遍认可,是因为我国缺少科研评价体系,只能采用对期刊定量评价的一类指标。在更多学者看来,如果国内科研评价体制不变,SCI本身的变化其实没有太大影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曾益新表示,以SCI以及影响因子作为科技成果价值的评价标准,其实只是过去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个特殊产物。 未来,科技评价标准应该更加科学化、精准化和多元化。例如,新的科研成果可能更多依赖同行评价,而应用性成果可能更看重专利和市场接受程度。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余可谊副教授则表示,近年来,全行业对于SCI评价体系讨论不断,并逐渐达成了共识。此次,大家有了一个重新审视SCI评价指标、科研评价标准,甚至人才培养和评价问题的 冷思考 机会。例如,如何客观看待SCI的价值,不盲目崇拜和蔑视;能否有自信、有能力建立中国完善的科研评价体系;能否回归 医学科技成果惠及于民 的医学科技发展核心;国内期刊能否有更广阔的视野、公信力打造国内外文期刊,在国际上建立自身的展示平台等。

SCI的引进虽对我国科研和学术发展与国际接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教育科研基金奖励评审、职称晋升、院士评审、学校医院重点学科评定等所有体系都被套牢在SCI的枷锁上,则导致了国内学风浮躁、科研造假成风。心血管疾病专家胡大一教授曾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学校和医院,更不在教师与医生,而在国家层面科教研评价考核体系的顶层设计。就业机会、职称晋升应多样化、有多条路,让每个人扬长避短。评价体系要让教师和医生在社会上受到尊重,有体面的收入,不必给他们发SCI的压力。即使是从事科研的研究员的成果与职称评定也不必唯SCI是从。若仅以SCI论英雄,对那些整天埋头苦干,尽心尽力救治病人,却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技巧去撰写和发表SCI论文而得不到晋级、奖励的医生来说是极不公平的。这样做的后果,是从根本上颠倒了医疗、教学与科研的主从关系,破坏了正常的医疗、教学秩序。

最后,不管是谁接盘SCI都是对现有科研评价机制的一种冲击,SCI的很多规则确实应该更新了,尽管现在SCI在科研评价体制中的地位还是无法动摇的。借此机会,医学界更应该重新思考与定位SCI!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