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学病例 > 临床其他病例 >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1例

发布时间:2014-06-05 15:04 类别:临床其他病例 标签:疗程 肾功能 损害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来源:爱爱医

【一般资料】

患者男,60岁

【主诉】

血压偏高17年,加重半个月

【既往史】

患者自1995年起出现高血压(165/90mmHg),近10年血压控制于(120~140)/(80~90)mmHg.2004年,查血脂升高,B超示脂肪肝,服用阿托伐他汀。2012年体检发现冠心病,10月起服用氨氯地平、美托洛尔、氯沙坦,血压约130/80mmHg.患者自发病起血肌酐(Scr)、尿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正常。2008年10月下旬,患者劳累后血压升高,达180/100mmHg,无心慌、胸痛、气促、晕厥,夜间可平卧,全身无水肿,10月29日入院。

【体格检查】

血压150/90mmHg,心率正常,律齐,体质指数26.24kg/m2,双肺呼吸音清,心尖搏动向左移位约1.5cm,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

【诊治经过】

患者接受氨氯地平、乌拉地尔、单硝酸异山梨酯、呋塞米、氢氯噻嗪、厄贝沙坦等药物治疗,血压波动于150/90mmHg.查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无异常。

患者病情变化有以下特点:①左心衰和肺水肿2009年1月,心胸比自0.58增至0.68,运动后出现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心功能Ⅲ级;②肾损害2009年1月,Scr自0.8mg/dl升高至1.93mg/dl,2个月后达2.77mg/dl,伴大量蛋白尿(8.88g/24h),无低蛋白血症,血钙、磷、钾、钠、氯均正常;③贫血2009年1月,血红蛋白由入院时的12.3g/dl降至9.1g/dl,2个月后为8.1g/dl;④一般情况差贫血貌,全身水肿,乏力、纳差,睡眠质量差,夜尿3~4次,活动耐力差;⑤外周神经感觉异常四肢指(趾)端麻木;⑥浆细胞病血游离κ轻链101.35mg/L,λ轻链11.44mg/L(κ/λ比值8.86),尿游离κ轻链142.6mg/L,λ轻链13.52mg/L(κ/λ比值10.55),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降低,血清免疫固定电泳见κ型轻链条带,骨髓细胞学检查见浆细胞占10.8%,其中幼稚浆细胞占3.6%,有异形性,右髂骨骨髓活检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考虑为浆细胞来源肿瘤,骨盆平片示退行性改变。

【最终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MM,κ轻链型,DS分期Ⅲ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冠心病、代谢综合征。

【术后治疗】

2009年4月,患者转至肾脏科,复查24h尿游离κ轻链为1.326g.采用VD方案化疗,即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案:硼替佐米1.1mg/(m2?次),地塞米松20mg/次,每周给药1次,4周为一个疗程,间隔14天后开始下一疗程。化疗期间,患者出现以下不良反应:①第3疗程后出现非感染性腹泻,为黄色稀水样便,3~4次/天,持续3天;②血小板降低,第3疗程后低至46×109/L,可自行恢复。4个疗程后,根据欧洲骨髓移植协作组(EBMT)标准评估,患者病情达非常良好部分缓解(VGPR)。

病情进入维持期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接受VD方案治疗6个疗程,自第5疗程起进入维持期。调整硼替佐米为1mg/(m2?次),地塞米松20mg/次,每周给药1次,并加用沙利度胺(150mgqn)维持治疗。应用沙利度胺后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心率最低为47次/分,沙利度胺剂量改为50mgqn长期维持治疗。

【病例讨论】

1.诊断分析及延迟诊断的原因

本例患者有以下特点:①血κ轻链、κ/λ比值均升高,尿κ轻链1.326g/24h;②骨髓浆细胞占10.8%,有幼稚浆细胞;③正常多克隆Ig均显著减少;④贫血及肾功能不全。

MM是一种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由于骨髓内异常浆细胞增殖,患者出现骨骼破坏(溶骨性改变),血清或尿蛋白电泳有单株峰(M蛋白),正常多克隆Ig的合成受抑制,尿中有本周蛋白,最终可导致贫血和肾功能损害。2008年,中华医学会发布了《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本例符合MM的诊断标准。

患者2008年即有难控制的高血压,Scr渐升高,且心衰控制后Scr仍偏高,不符合心肾综合征。

本例MM延迟诊断的原因为:①忽视贫血,患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贫血后仅按照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左心衰处理,未结合贫血、肾功能减退进一步鉴别、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共同病因;②未重视肾功能减退和水钠潴留问题。

2.MM伴肾功能不全原因分析

MM患者出现肾脏损害的原因可能为:①轻链导致管型肾病、轻链沉积病(LCDD)和肾淀粉样变性;②高钙血症;③高钙尿症;④化疗。约30%的患者在诊断为MM时合并肾功能损害,轻链型MM更易发生肾脏损害。

本例诊断为κ轻链型MM,血、尿轻链水平升高,分析其肾功能损害与轻链相关,根据以下特点可考虑为管型肾病:①肾损害进行性加重;②尿中有大量轻链;③化疗后随尿轻链水平降低肾功能明显好转。管型肾病在MM肾功能损害中最常见。

肾功能损害的病因须与以下疾病鉴别:LCDD肾损害,病程较长,表现为高血压和蛋白尿,肾功能不全多为后期表现,而本例肾功能恶化的进展迅速;肾淀粉样变性,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蛋白尿,血压多正常或降低。

3.本例治疗成功的体会

硼替佐米是以蛋白酶体为靶向治疗的药物,其对MM(尤其是合并肾功能损害者)的有效性已获证实。常规VD方案为硼替佐米1.3mg/(m2?次)+地塞米松40mg/次,于第1、4、8、11天给药,间隔10天后开始下一疗程。本例为老年患者,已有肾功能损害,基础疾病有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病、正常Ig降低,大剂量化疗可能出现副作用,故应减小药物剂量,并延长给药间期。从治疗反应看,本例患者对化疗反应良好,达VGPR标准,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本例提示,对MM伴肾功能损害患者的化疗应做到个体化用药。

硼替佐米的副作用发生率高,其常见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病变、发热和血液学毒性等。本例患者仅出现腹泻和血小板降低。在减轻治疗过程中的合并症方面,结合本例笔者有两点体会:调整给药间期可使感染改善、加速血小板水平恢复;在治疗初期静脉输注小剂量丙种球蛋白以提高血清正常Ig水平,同时予缬更昔洛韦和胸腺肽,这些措施均有助于预防感染。

病例来源:爱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