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学病例 > 外科病例 >

腰背痛、髋关节痛、驼背

发布时间:2014-05-15 09:46 类别:外科病例 标签:骨质疏松 患者 关节 强直性脊柱炎 提示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25岁

【主诉】

因“持续性腰背酸痛3年”入院。

【现病史】

患者3年前活动拉伤后有双髋关节痛,2~3个月后出现腰背痛,伴夜间痛、晨僵,无发热、腹泻、尿频、尿急、尿痛,无结膜炎。患者2年前于本院就诊,查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血沉(ESR)34mm/1h,C反应蛋白(CRP)28mg/L;骶髂关节CT示双侧骶髂关节模糊,右髂骨面见虫蚀样改变,左侧狭窄(图1)。当时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AS)”,予以甲氨蝶呤(MTX)、柳氮磺胺吡啶(SASP)、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治疗,无明显缓解(期间曾更换多种NSAID,均疗效不佳)。1年前开始应用依那西普(25mgbiw),足量连续应用6周无效后停用。之后以沙利度胺、SASP、双氯芬酸维持,症状仍持续不缓解。患者渐出现驼背、双髋痛伴行走困难,长久站立及行走后疼痛加剧,身高降低,为求诊治再次入院。

【既往病史】

追问患者家族史,无其他阳性症状患者,未对其母行相关筛查。

【诊疗分析】

针对AS治疗效果欠佳,发现重度骨质疏松

患者为青年男性,以腰背痛起病,CT提示骶髂关节炎Ⅱ-Ⅲ级改变,伴ESR、CRP升高,HLA-B27(+),再入院前有驼背、双髋关节受累。上述表现均指向AS诊断。但患者对相应治疗反应极差,包括各种NSAID及生物制剂均对患者无效,该现象在AS患者中少见,并且髋部疼痛出现活动后加重的表现与典型AS不符。

【查体】

双侧“4”字试验(+),枕墙距明显增大,胸廓畸形,胸骨柄前凸,脊柱后凸,棘突压痛。ESR、CRP正常。

【实验室查体】

磁共振成像(MRI)示:双侧骶髂关节及髋关节水肿,骶髂关节面毛糙。CT示:双侧骶髂关节间隙狭窄,骶骨骨质结构疏松,骨密度减低(图2)。X线片示:颈、胸及腰椎骨密度降低、骨皮质模糊,胸椎椎体形态变方。

X线片及CT均提示严重骨质疏松,CT见骶骨面骨皮质边界消失,骨窗中骶骨面CT显影几乎与内脏软组织混淆,在AS中极少见。AS本身可伴骨质疏松,但多为骨质疏松与骨质增生同时存在,极少单纯表现为骨质疏松。本例有驼背,但X线片上未见骨桥形成,反而提示脊椎骨明显骨质疏松。上述检查提示,此例并非单纯炎症性关节病变,存在重度骨质疏松。

低磷血症导致骨质疏松,筛查相关病因

骨密度:腰椎T值-4.9,髋部T值-2.9。重度骨质疏松诊断成立。进一步筛查骨质疏松原因:血磷0.55mmol/L,血清碱性磷酸酶(AKP)435U/L,血钙、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睾酮、血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正常,甲状腺功能正常。颅骨X线平片提示颅骨骨质疏松。

相关检查提示该例患者血磷水平降低。骨盐主要成分为磷酸钙,所以血磷水平降低能显著影响骨矿化,进而导致软骨病。但正常饮食中富含磷,一般不需补充。

追问该患者,饮食正常,长期服用NSAID,很少应用氢氧化铝等,甲状腺功能正常,日照时间充足,故需筛查的导致低磷血症原因有范可尼综合征和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

【进一步检查】

24小时尿钙2.728mmol,24小时尿磷13.8mmol,尿pH6.5,尿蛋白(-),尿糖300mg/dl,尿比重1.015;血pH7.35,钾3.6mmol/L,钠140mmol/L,氯103mmol/L,标准碳酸氢根24.8mmol/L。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5.23mmol/L,餐后0.5小时9.22mmol/L,餐后1小时8.3mmol/L,餐后2小时7.82mmol/L,餐后3小时5.11mmol/L。

尿氨基酸分析提示尿谷氨酸、胱氨酸、缬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水平升高。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CT(PET-CT)检查(-),除外肿瘤继发范可尼综合征。

范可尼综合征实验室检查特征为:①血钙、磷、钾、尿酸、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血氯升高,AKP升高;②尿呈碱性,比重低,尿蛋白、尿糖阳性,尿钙、钾、磷、尿酸增高,呈肾性全氨基酸尿。

病例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病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