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学病例 > 外科病例 >

心脏转移性肉瘤一例

发布时间:2014-05-15 09:46 类别:外科病例 标签:肿瘤 静脉 血小板 心房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来源: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一般资料】

男,65岁。

【主诉】

右颈部肿瘤病史5年,1个月前外院行穿刺病理检查,

【诊断】

诊断为右颈前纤维母细胞瘤。

【入院查体】

心率90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30/90mmHg。神志清楚,自动体位,颈静脉不怒张,右锁骨上窝有7cm×7cm×5cm大小肿物,质硬固定,边界尚清,皮肤棕褐色,顶端破溃有渗液,可见鱼肉样坏死物,三尖瓣区闻及Ⅲ/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余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Hb)97g/L,血小板29.4×109/L,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右心房内有4.0cm×3.9cm实质性回声,形态可变,呈不规则形,随收缩舒张期移动。

【治疗】

术前临床诊断为右心房粘液瘤。肿瘤致慢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给予输血、血小板治疗,复查Hb和血小板无改善。患者端坐呼吸,头面部及双上肢水肿,血小板降至9.1×109/L~15.4×109/L,被迫拟行右心房肿瘤切除术。术中见上腔静脉明显增粗,质硬,呈灰白色,为肿瘤浸润。肿瘤呈浅黄色鱼肉状,质韧粗糙,自上腔静脉开口向右心房生长,约4.0cm×15.0cm,右心房内无蒂,肿瘤顺血流方向通过三尖瓣口漂浮至右心室肺动脉,无名静脉及上腔静脉均为肿瘤浸润。遂在上腔静脉口处部分切除肿瘤,结束手术。术中渗血较多,复苏心肌收缩乏力,术后头面部及双上肢水肿明显,术后2h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术后病理诊断:伴有肌样分化的梭形细胞肉瘤

【讨论】

心脏肿瘤是少见的心血管疾病,生长部位大小性质不一,临床转归及预后差异甚大。其术前诊断,尤其对良性、恶性和原发、继发的判断、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对心脏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但对观察到肿瘤形态不规则,范围广,呈浸润性生长者要考虑恶性,可疑者应常规行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以区分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明确肿瘤的部位和范围,准确分析心脏各腔室结构,同时对预后的评估及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价值[2]。

肿瘤由颈部血管浸润性生长,通过上腔静脉入口顺血流直接行至右心系统,未见侵入心肌组织生长。肿瘤沿静脉血管呈腔内生长蔓延,造成管腔狭窄和心腔狭小,血流受阻,至完全闭塞阶段,出现上腔静脉梗阻,未见其它转移征象。与继发性心脏肿瘤常见的心脏压塞、心包积液、心力衰竭有所不同,说明肿瘤转移途多样[3]。肿瘤大小及解剖位置是影响肿瘤预后的要素之一,由于头颈部血管均为肿瘤浸润,无法完成旁路手术。

肿瘤浸润腔静脉,呈腔内生长蔓延,自其入口向右心房生长,长约15cm,末端有分叉,似八爪鱼状,通过三尖瓣口向右心室肺动脉漂移,肿瘤质韧表面粗糙,在血液循环中,严重破坏血中有形成分,是致血小板严重低下,凝血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病例来源: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