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药资讯 > 医学前沿资讯 >

中国重症患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发布时间:2014-07-16 18:20 类别:医学前沿资讯 标签:侵袭 患者 感染 念珠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念珠菌感染 慢性心功能不全 来源:中华内科学杂志

文献标题:Invasive candidiasis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in China: a multicentre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文献来源: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13 Jul;68(7):1660-8


2013年3月JAntimicrobChemother发表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邱海波教授牵头的一项由全国67个重症医学科共同完成的研究 “中国重症患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多中心前瞻性观察研究(Chinascan研究)”。


该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多中心、非干预性研究,首次观察了我国重症患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为了解我国重症患者中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者组织开展了多中心、前瞻性观察,以获得我国重症患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致病菌构成和药敏情况及治疗现状。


2009年11月一2011年4月67个研究中心共纳人重症患者96060例,确诊的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患306例,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发病率为0.32%。


对患病危险因素的调査显示,存在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基础疾病者如糖尿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实体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0PD)和慢性肾功能不全者是发生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高危人群;


;其次,消化道功能障碍和全胃肠外营养导致、和上呼吸道和皮肤屏障,导致患者易发生念珠菌感染;再者,较长时间使用广谱抗生素,易导致机体菌群失调,从而发生侵袭性念珠菌感染。


研究共收集致病菌株389株,其中白色念珠菌占40.2%(98/244),非白色念珠菌占59.8%,主要为近平滑念珠菌(22.5%)、热带念珠菌(16.8%)和光滑念珠菌(11.1%)。


确诊的306例患者中,268例接受抗真菌治疗,其中目标性治疗占61.9%,经验性治疗和抢先治疗分别占27.6%和10.4%。306例患者中,死亡112例,病死率为36.6%,显著高于同期住院患者病死率(8.9%)。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龄、确诊时高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0FA)、未去除引流管是患者病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念珠菌是住院患者最常见的致病真菌,重症患者是发生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高危人群。既往的研究显示,导致重症患者发生感染的致病菌中,念珠菌占17%,居致病菌第三位。


2011年纳人76个国家的重症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査(EPIC!)显示,重症患者念珠菌感染的发病率为6.9/1000⑴。重症患者一旦发生念珠菌感染,将严重影响其预后。


调査显示,重症患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病死率达35%~80%。可见,重症患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值得重视。


念珠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存在明显的时间和地域差异。过去20多年间,白色念珠菌是主要的致病念珠菌,但近些年来,非白色念珠菌导致的念珠菌感染明显增加,其中,光滑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加,尤其值得临床重视。


针对北美患者的研究显示,非白色念珠菌的临床分离率超过50%,其中光滑念珠菌比例最高,其次是近平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而来自欧洲的研究则表明,非白色念珠菌中以近平滑念珠菌比例最高。


致病菌种的差异可导致不同地区念珠菌感染的严重程度、治疗药物的选择和预后不同。获得本区域念珠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是临床早期合理经验性治疗和改善患者临床疗效的关键。一直以来,我国缺乏针对重症患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的调査,鉴于此,我们启动了这项多中心研究。


与以往国内进行的有关念珠菌感染的研究相比,Chinascan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1)这是第一项纳人全国不同区域重症患者的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研究;(2)研究以确诊的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可客观反映我国重症患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诊治现状。


通过该研究认识到,我国重症患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诊治现状具有以下特征:(1)尽管白色念珠菌仍是主要的致病念珠菌,但非白色念珠菌的比例超过50%;(2)皮肤黏膜完整性的破坏、降低机体免疫功能的基础疾病是重症患者发生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3)血培养是我国重症患者确诊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主要手段,仅极少数患者依靠组织活检或病理得到确诊;(4)我国重症患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治疗时机过晚,经验性和抢先治疗的患者不足三分之一;(5)重症患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病死率显著高于重症患者住院病死率。


本研究虽然已经结束,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回答。如,研究纳人确诊的患者,部分通过临床诊断的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患者未被纳人,因此,研究可能低估重症患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发病率;研究只观察了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易患因素,今后需进一步对照研究以明确念珠菌感染的高危因素;


部分研究中心的分离菌株未送至中心实验室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不同研究中心诊疗水平的差异对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影响。为此我们亦将开展进一步研究,深人分析重症患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特征和治。


中华内科杂志2014年6月第53卷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