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药资讯 > 医学前沿资讯 >

Biol Psychiat:低强度磁刺激可即刻改善心境

发布时间:2014-08-06 17:31 类别:医学前沿资讯 标签:患者 治疗 研究 设备 低强度磁刺激 LFWS 来源:医脉通

抗抑郁治疗常受制于较长的起效时间,而一项发表于8月1日《生物精神病学》(Biol Psychiatry. 2014;76:186-193.)的研究则显示,一种低强度磁刺激(LFMS)设备可“即刻”改善重性抑郁(MDD)及双相障碍(BD)患者的心境。


该研究采用了随机双盲伪刺激治疗对照设计。主要研究者、哈佛医学院的Michael L. Rohan博士称,结果之所以令人激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一方法的起效实在太快了。


“我们确实获得了一些成果。这一方法对MDD和BD哪个更有效,我们尚不清楚;但对于抑郁状态,该方法似乎可即刻起效。”


Rohan博士补充道,作为一种临床工具,该设备具有“巨大的潜力”。


意外收获


大约10年前,这种低强度磁刺激(LFMS)治疗的效果被偶然发现。当时研究者正在开展MRI扫描试验,以评估患者脑内的化学状况,随即注意到双相抑郁患者的改变。“平扫完成后,受试者的心情较前改善。”Rohan博士称。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Rohan博士设计并制造了便携式桌面设备,也就是今天的研究所使用的设备。该设备包括一个磁场线圈、一个放大器、一个波形发生器及一台计算机。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认为,该设备的风险很小。


在Rohan博士的描述中,该设备的体积和形状与“老式邮箱”相仿。患者躺在床上,佩戴有衬垫的头枕,头部上方置于设备内,包括眼睛在内的其他部位均暴露于设备之外。Rohan博士称,与经颅磁刺激(TMS)及电休克治疗(ECT)相比,LFMS的强度“不到1%”。


尽管ECT是“针对抑郁最成功的治疗方法”,这一方法也有代价。“患者需要常规来诊,还要接受麻醉镇静,治疗也是侵入性的。”


殷切期望


本项新研究纳入了63名BD或MDD患者,其年龄介于18-65岁之间。这些受试者已接受了稳定的药物治疗,但仍存在抑郁症状,17条目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得分(HDRS-17)≥17分。大部分患者在研究过程中服用超过一种药物。


受试者被随机分入活性治疗组(n=34)或伪刺激治疗组(n=29),治疗为时20分钟。伪刺激设备各方面都与活性治疗设备如出一辙,甚至连设备所发出的微弱声音都别无二致。研究采用了双盲设计,操作者及受试者均难以分辨两者的差异。


“鉴于抗抑郁研究中的安慰剂效应是如此之强,我们只能非常谨慎地去注意伪刺激对照的细节,”Rohan博士强调,“当你有了这么一种激动人心的新设备时,人们的期望值会很高。”


治疗前后,研究者使用了HDRS-17及自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了受试者的心境状况,旨在测量患者对治疗的即刻应答。


VAS、HDRS-17、PANAS减分情况:蓝为LFMS组 红为伪刺激组


结果显示,治疗10-15分钟后,活性治疗组VAS评分的平均改善显著优于伪刺激治疗组:BD患者平均改善0.8分,MDD患者平均改善1.6分,合并样本改善1.1分(95% CI 0.2-1.9; P=0.01)。


HDRS-17同样显示出LFMS治疗的优越性:BD患者平均下降2.5分,MDD患者平均下降3.2分,合并样本则下降了3.1分(95% CI, 0.5-5.8; P=0.02)。


值得注意的是,若以单个诊断来看,两组VAS及HDRS-17评分的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Rohan博士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样本量不够。他指出,在合并诊断后,两种治疗方式的差异则得以显现。


研究者还使用了患者自评的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测定了受试者的心境水平。结果显示,LFMS组受试者的改善同样较伪刺激治疗组显著。此时,不仅是合并样本(P=0.002),单独考虑BD诊断时(P=0.02)同样如此。


此外,研究未报告与设备相关的不良反应。


潜在机制


证据显示,去极化阈值之下的快速波动磁场同样可以影响神经元活动。研究者指出,这一理论依据可能是设备发挥效应的潜在细胞机制。


尽管目前的观点仍属推测,Rohan认为,该设备可能通过作用于神经元树突发挥效应。“突触同时具有化学及生物电方面的功能,我怀疑,该设备与树突生物电功能产生了互动。”


鉴于该疗法所提供的是即刻的症状减轻,此设备可用作急诊室内的治疗“桥梁”:患者的情绪危机或得到快速缓解,而精神科方面则最终确定该患者最好的治疗方案。


他指出,相比于LFMS,其他常用抗抑郁疗法起效明显要慢很多:抗抑郁药可能需要数周才能展示出有意义的临床改善,ECT较抗抑郁药快,但也需要每周进行2-3次,持续数周时间。


目前,研究者正在针对LFMS的属性开展研究,以确定最优治疗频率、空间分布及产生抗抑郁效应所需要的时间。Rohan博士本人也在进行针对LFMS机制的进一步研究。他同时参与了一项纳入了72名受试者的研究,以观察多重治疗方式的疗效。研究结果估计将于明年年底揭晓。


另外,一项由美国国立卫生院提供经费支持的多中心研究正在进行。该研究所比较的是LFMS设备与抗抑郁药的疗效差异。


专家视点:令人鼓舞


作为对本项研究的评论,美国Geisel医学院精神科与外科副教授Paul E. Holtzheimer博士称,本项结果“很伟大”,结果“令人振奋”,设计“合理且直击要害”。他个人没有针对本项研究的批评意见。


“看起来确实有抗抑郁效果。这一效应并不算巨大,但经颅磁刺激和其他一些被批准的治疗方法同样如此。”Holtzheimer博士指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目前探讨本项研究结果会带来怎样的突破为时尚早。”


LFMS治疗的一个令人兴奋的特点在于,其机制与TMS不同,局灶性较后者更弱,因此可影响到与心境调节相关的更广泛的脑区。


不过,Holtzheimer博士同样警告,不要对LFMS治疗所产生的快速抗抑郁效应过度乐观。他指出,当TMS和深部脑刺激刚开始被研究时,效果同样是“即刻”的。“现在看来,‘即刻起效’并不代表着‘长效’。”


他还指出,一些患者对药物治疗同样可以即刻应答。“我们口头上说,抗抑郁药完全起效需要8-12周,但有些患者确实很快就改善了。”对于ECT同样如此:“我们说需要9次治疗,但有的患者1-2次就好了。”


McLean Hospital已被授予LFMS治疗及设备专利,Rohen博士则是该疗法的发明者。


信源:Stimulation Device Shows Immediate Impact on Depression,Medscape,July 31, 2014


医脉通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