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8-06 17:32 类别:医学前沿资讯 标签:研究 研究者 玩游戏 电子游戏 适应能力 来源:医脉通
在很多人的童年生活中,电子游戏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同时也交织着与家长的斗争史。一项在线发表于8月4日《儿科学》(Pediatrics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4, 2014)的研究显示,每天玩1小时以内电子游戏的儿童及青少年适应力更佳。
本项研究由牛津大学的研究者所开展。研究显示,与那些从来不玩游戏以及每天玩3个小时以上的同龄人相比,每天适度玩乐的年轻人适应力更强。研究者并未发现每天玩1-3小时游戏的好处及坏处。不过研究者也指出,相比于其他影响持久的老牌因素,如家庭功能状态、学校人际关系及父母婚姻状态等,电子游戏的上述效应并不强烈。
针对具有代表性的儿童及青少年样本研究电子游戏的利弊,本项研究尚属首次。该研究纳入了近5000名年轻人,年龄介于10-15岁之间,男女生各一半。研究者询问了这些年轻人在平台游戏或电脑游戏上所花费的时间,并将其分为完全不玩、每天1小时以内、1-3小时及3小时以上4组;此外,研究者就多动及注意缺陷、共情及与同伴相处等情况询问了这些参与者,最终形成的评价维度为生活满意度、亲社会行为、内化性问题及外化性问题。
参与者的游戏强度
结果显示,四分之三的儿童及青少年每天玩游戏,其中,每天花费一半以上空闲时间玩游戏的个体适应力相对差一些,其原因可能在于,这些年轻人错过了其他充实的活动,同时将自己暴露于本来设计给成人的游戏内容。同时,与完全不玩游戏及玩游戏频率很高的同龄人相比,每天玩1个小时以内游戏的年轻人适应力最强,对生活的满意度也最高。他们所遇到的友谊及情绪问题,以及多动的情况均较其他组少。
研究者、牛津大学网络研究中心的Andrew Przybylski博士指出:“上述发现为最近基于实验室开展的研究结果提供了新的证据。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即便是高强度地玩游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效应也比较微弱。同样,适度玩游戏的好处也并不强烈,可能局限于某些动作游戏。接下来的研究将进一步论证游戏的哪些方面有益或有害。同样,包括家庭、小伙伴及社区在内的社会环境对游戏这一效应的影响也值得探讨。”
先前针对非互动性娱乐的研究中,研究者推荐了儿童玩游戏的时间限制。然而本项研究指出,这种指导缺乏科学基础,原因在于,不同游戏的构架及提供给玩家的刺激因素不同,其利弊也随之差异很大。
链接阅读:暴力电子游戏或可起到治疗效果
暴力电子游戏或许是所有家长的心头大患,而一项新近发表于《青年与青少年》(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2013: 1-10.)的研究则显示,侠盗猎车手(GTA)及格斗王之类的暴力电子游戏并不会对儿童产生危害;相反,这些游戏还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即使对患有多动症及抑郁症的儿童,暴力电子游戏也不会对其性格产生负面影响。
来自美国Stetson大学的研究团队对377名平均年龄为13岁的儿童进行了研究,这些儿童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注意缺陷或抑郁症状。研究者们试图考察暴力电子游戏是否会让这类孩子更愤怒或更好斗。这些孩子由于已存在临床精神症状,因而在情绪调控上更为脆弱且易受外界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暴力电子游戏可增加这类孩子恃强凌弱或者其他不良行为的发生。在某些个案中,暴力电子游戏反而能够起到宣泄作用,帮助缓解这些青少年的攻击性趋势,减少恃强凌弱的行为。这一发现也反驳了“暴力电子游戏可促成恃强欺弱,打架,暴力殴打,甚至谋杀等行为”这一传统观点。
医脉通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读医学网 www.duyixue.com 本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kanyixue@yi20.com.cn,我们将会及时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