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药资讯 > 医学前沿资讯 >

血管内治疗研究新进展

发布时间:2017-03-04 09:36 类别:医学前沿资讯 标签:血管 新进展 来源:未知

血管内治疗研究新进展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董漪 来源:壹生 日期:2017-03-03  2015年ISC发表了五大血管内治疗研究以来, 关于“全麻”还是“局麻”之争就从未停止过。在2月22日上午,来自皇家墨尔本大学的Bruce C Campbelll教授就此问题进行了5大研究的汇总分析研究。


 2015年ISC发表了五大血管内治疗研究以来, 关于 全麻 还是 局麻 之争就从未停止过。在2月22日上午,来自皇家墨尔本大学的Bruce C Campbelll教授就此问题进行了5大研究的汇总分析研究。

 该研究对HERMES血管内治疗的研究中MR CLEAN, ESCAPE, REVASCAT, SWIFT PRIME, 及EXTEND IA进行了荟萃分析。研究的主要终点事件90天时GA组vs非GA组比较的mRS分布。出于对于各研究之间差异性的预判,我们采用了mixed-effect模型进行随机效应的评估。研究共1287例卒中患者,634例进行了血管内治疗,153/609 (25%)患者进行了GA下的血管内治疗。尽管食欲患者常感到难以配合而被要求进行GA,但在左右半球病变患者中GA比例都是25%。基线时,GA组和非GA组的年龄、NIHSS评分及入组事件类似。血管内治疗可增加3个月时候的功能预后,不论在GA (cOR 1.73 95%CI 1.10-2.72, p=0.02) 或非GA组 (cOR 2.61 95%CI 2.01-3.40, p 0.001)。

 但是两组之间比较发现,非GA组的功能改善较GA组更为明显 (OR 1.59 95%CI 1.12-2.26, p=0.01), 另外在GA组的肺炎发生也更为常见 (16% vs 9% p=0.03)。血管损伤风险在两组之间类似(0.7% vs 1.8%, p=0.52)。随机到血管再通时间,两组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中位数98 vs 75 min, p 0.001)。因此,本研究发现血管内治疗中GA的患者可能预后更差,临床操作中应该尽量避免GA。

 除了麻醉,还有什么是血管内治疗的可干预的预测因素呢?来自美国本土的GWTG-Stroke项目也带来了数据。众所周知,IMS 3及之前的其他血管内治疗研究之所以未得出治疗有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时间窗。

 但迄今为止,尚无数据能说明血管内治疗的时间窗是多久。本研究纳入了GWTG研究项目中全部进行了血管内治疗的患者,观察血管内治疗患者到院到穿刺及血管再通时间的预测因素及影响。本研究纳入了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之间的数据,分析临床流程图包括卒中发病到院时间、到院到CT检查时间、影像到动脉穿刺时间动脉穿刺到血管再通时间。数据按自然年的四季描述分析,采用Cochran-Mantel-Haenszel 检验分析趋势。共纳入172家医院的1891例患者,中位数发病到到院时间为77分钟 (IQR 46-144 min),影像检查到动脉穿刺时间为 (64-126 min),动脉穿刺到血管再通时间为18 m分钟 (4-31 min) 。 平均到院到血管再通时间为129分钟 (IQR 97-171 min)。仅5.3%的患者能达到到院到血管再通时间在1小时内,15.1% 在 90分钟内。

 按四季划分时间发现,到院到血管再通时间有相当的进步 (p=0.01) ,影像到动脉穿刺时间也有不错的表现(p=0.04) 。然而静脉溶栓与影像到动脉穿刺时间延长密切相关 (中位数 96 vs. 85 分钟,p 0.001)。因此研究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完善院内流程,探索进步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