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NR:成功再灌注前平均动脉压降幅不应超过10%
发布时间:2017-03-29 08:47 类别:医学前沿资讯 标签:灌注 脉压 来源:未知
AJNR:成功再灌注前平均动脉压降幅不应超过10%
作者:杨中华 来源:脑血管病及重症文献导读 日期:2017-03-27
回顾性研究发现血栓切除术期间采用全身麻醉可能与不良预后有关,其原因可能为全身麻醉(vs 清醒镇静)增加了低血压的发生率和严重性。再灌注之前低血压会降低急性缺血性卒中侧枝的血流量,对预后的影响是负面的。以前的研究显示,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期间记录到的最低收缩压(SBP)> 140 mmHg与良好的神经功能预后有关。随后的研究发现记录到的最低平均动脉压(MAP)>= 70 mmHg是良好神经功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回顾性研究发现血栓切除术期间采用全身麻醉可能与不良预后有关,其原因可能为全身麻醉(vs 清醒镇静)增加了低血压的发生率和严重性。再灌注之前低血压会降低急性缺血性卒中侧枝的血流量,对预后的影响是负面的。以前的研究显示,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期间记录到的最低收缩压(SBP) 140 mmHg与良好的神经功能预后有关。随后的研究发现记录到的最低平均动脉压(MAP) = 70 mmHg是良好神经功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这些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这些患者有些采用了清醒镇静,有些采用了全麻。在这种情况下,探讨全身麻醉和低血压的关系时,很难辨别是血压的独立效应,还是不同麻醉方式的作用。
2017年2月来自亚特兰大的M.K. Whalin等在AJNR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以探讨与预后关系最密切的血管治疗期间血流动力学参数和目标值。他们把全麻患者排除在研究以外,这样就能够把低血压造成的不良作用从全身麻醉造成的不良作用中区分开来。
研究者前瞻性收集了采用镇静麻醉并成功再灌注(mTICI = 2b)治疗的前循环卒中患者的基本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256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多变量模型显示,成功再灌注前MAP降幅(与基线相比) =10%的不良预后OR为4.38 (95% CI, 1.53 12.56; P 0.01)。其他模型显示成功再灌注前MAP 85 mmHg的不良预后OR为2.22(95% CI,1.09 - 4.55;P = 0.01),在MAP低于100 mmHg时MAP每降低10 mmHg的不良预后OR为1.28 (95% CI, 1.01 1.62; P = 0.04)。
最终作者认为对于采用镇静方式麻醉的血栓切除手术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MAP从基线降低幅度 = 10%不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这个值有助于指导采用镇静麻醉和全身麻醉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管理。
文献出处: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17 Feb;38(2):294-298. doi: 10.3174/ajnr.A4992. Epub 2016 Nov 3.
Even Small Decreases in Blood Pressure during Conscious Sedation Affect Clinical Outcome after Stroke Thrombectomy: An Analysis of Hemodynamic Threshol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