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刨削法治疗腋臭
发布时间:2017-04-02 08:41 类别:医学前沿资讯 标签:腋臭 刨削 来源:未知
腋臭是常见的一种大汗腺(又称顶泌腺)疾病,发病率可达6.41%。腋臭可影响患者的心理发育,给工作、学习、生活带来压力。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我们采用小切口刨削法治疗腋臭患者106例,临床效果满意。
腋臭是常见的一种大汗腺(又称顶泌腺)疾病,发病率可达6.41%。腋臭可影响患者的心理发育,给工作、学习、生活带来压力。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我们采用小切口刨削法治疗腋臭患者106例,临床效果满意。
一、临床资料
本组共106例,男37例,女69例,年龄16~49岁。均为双侧腋臭,83例为初次手术,23例曾行激光、手术、注射等有创治疗。根据Park和Shin的方法分为4级:①0级在任何坏境和条件下腋窝部都不会散发出臭味;②1级在剧烈活动后,20cm内闻到腋窝部散发出轻度臭味;③2级一般的日常活动后,1.5m内可闻到腋窝部发出较强烈臭味;④3级未活动时也散发出强烈的臭昧,并且在1.5m外也可以闻到。本组患者均为2级与3级。
二、手术方法
术前修剪腋毛保留0.5on长度。仰卧双上肢外展位,双手抱枕部,用龙胆紫在腋毛分布区外缘画线,标记为手术区域。局部麻醉肿胀液配制:2%利多卡因20ml+生理盐水250ml+肾上腺素0.5mg。
于手术区域前侧边缘的中间皱襞内设计0.5~1.0cm切口,注射局部麻醉肿胀液80~120ml。切开皮肤全层至浅筋膜层,用弯剪在浅筋膜层分离至手术区域,形成皮瓣;切口内放置电动刨削器(上海晶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小型电动手术吸引刀WDX-2000,角刨削头,连接墙式负压150~250kPa,设置模式为双向,转速为中档(300~400r/min),助手确保刨削区域皮瓣平坦并保持一定张力,刨削面贴于皮瓣基底部,前后活塞式移动刨削头,放射状去除皮瓣基底部的脂肪、粉红色粟粒样顶泌汗腺及毛囊皮脂腺复合体;通过切口查看整个手术区域皮瓣基底部见毛囊脱落、脂肪颗粒无残留,呈瓷白色;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腔隙,检查无活动性出血,5-0丝线缝合切口;在术区边缘前后两侧用3 0丝线缝合3组打包线,术区以粗网凡士林纱布加无菌干纱布堆充填后打包固定,再敷以棉垫后弹力绷带8字交叉加压包扎。
术后处理:术后严格双肩关节制动,留院1d观察患者双上肢有无麻木、肿胀、淤紫情况,常规予止血和适当镇痛处理,不使用抗生素。术后3d拆开敷料观察皮瓣血运,如有皮瓣下积血、积液及时抽吸,术后10d拆线。
三、效果评价
(一)术后疗效评价标准
按照李薇薇等腋臭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定。治愈:无异味,患者和手术医师对手术效果均满意;显效:异味明显减小,仅在大量活动和排汗时闻到轻微异味,患者虽抱怨,但能接受手术效果,不要求2次手术;无效:异味无任何改变,或患者对手术效果不满意,强烈要求2次手术,医师认为有必要2次手术。
(二)术后瘢痕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价。
轻度:色泽近似正常,无增厚,质地柔软,患者对局部外观满意;中度:色泽较浅,稍有增厚,质地偏韧,患者对局部改变可接受,日常生活不受影响;重度:色素脱失或暗褐,明显增厚,质地较硬、甚至上肢活动有牵拉感,患者对局部改变有抱怨,日常生活中需要暴露腋窝时出现顾虑。
四、结果
(一)手术情况与术后并发症
本组106例患者手术时间(58.34-8.6)min,切口长度(0.64-0.2)om,术后恢复时间(9.24-1.4)d;切口愈合不良5例,感染1例,积液7例,血肿2例,皮瓣小区域坏死3例。
(二)疗效及瘢痕评价
术后随访6~12个月,进行疗效及瘢痕评价。
1.疗效评价:治愈94例、显效9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88.7%、有效率97.2%。
2.瘢痕评价:
轻度瘢痕85例,中度瘢痕19例,重度瘢痕2例,中、重度比例占19.8%。
五、讨论
腋臭也称狐臭症,为腋窝顶泌腺过度分泌,分泌物在皮肤细菌分解下生成不饱和脂肪酸,产生特殊难闻的臭味,在青壮年时分泌最活跃,气味最显著。腋臭具有明显遗传倾向、多伴有油耳。临床诊断尚无明确标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2条可作为诊断的参考。目前腋臭治疗的方法很多,手术为效果最确切的方法之一。
腋臭手术的指征多以患者的主观意愿为主导而非腋臭的严重程度,术前需向患者解释正常人活动后腋部亦有汗味,以降低患者的期望值。我们在临床上发现,手术切口大小、术后效果及瘢痕严重程度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因此腋臭的术式主要在此3个方面进行改良。
电动刨削器是将旋转刀片置于吸引装置内,依靠小型电动机带动齿状刀片高速摆动旋转,将病变组织绞碎并由吸引装置吸走,其刨削位于刨削头侧面,与侧面可成0 、30 角,顶端及非刨削面圆钝光滑,可有效保护正常组织,临床常应用于腺样体切除术。顶泌腺分泌部位于真皮网状层与浅筋膜之间的浅层脂肪内,此层次组织较为疏松,我们把电动刨削器应用到腋臭切除术中,取0.5~1.0cm小切口,用角刨削头,刨削面贴于皮瓣基底部,去除皮瓣基底部疏松的脂肪、粉红色粟粒样顶泌汗腺和毛囊皮脂腺复合体,通过负压装置及时吸走。我们体会:①刨削时建议采用前后活塞式移动刨削头,前后移动速度100~120次/min,放射状刨削整个手术区域反复3次,此种方式下主刀更为省力、手术区域不易遗漏。②助手需确保刨削区域皮瓣平坦并有一定张力,这样能使刨削层次更加精确,在刨削过程中皮瓣不易卷入刨削头。③适当的负压可以及时吸走绞碎的组织,吸引力不够无法彻底刨削,吸引力太大容易使刨削头吸入过多组织导致堵塞而无法旋转,甚至刨破皮瓣。根据我们的经验,皮肤菲薄者负压在150kPa左右,而皮肤较厚或曾行激光、手术等治疗的患者负压在250kPa左右较为合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节。④刨削头应尽量上翘,可使刨削面和皮瓣基底部贴合更好,提高效率,同时减轻刨削器对切口牵拉和摩擦所致的损伤。⑤小切口刨削法对皮瓣真皮层损伤小,术后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瘢痕程度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