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药资讯 > 医学前沿资讯 >

降钙素原的那些事

发布时间:2017-05-09 09:00 类别:医学前沿资讯 标签:降钙素原 来源:未知

 降钙素原(PCT)是一种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是降钙素的肽前体,是由甲状旁腺C细胞合成并参与钙稳态的激素。降钙素原来自内肽酶切割的前降钙素原。


 降钙素原(PCT)是一种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是降钙素的肽前体,是由甲状旁腺C细胞合成并参与钙稳态的激素。降钙素原来自内肽酶切割的前降钙素原。

 PCT也可以由肺和肠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并作为急性期反应物释放,以响应炎性刺激,特别是来自于细菌的炎症刺激。炎症期间PCT水平升高与细菌内毒素和炎性细胞因子相关。对病毒感染和非感染性炎症刺激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慢性炎性过程的反应,血清PCT水平的升高不太明显,很少会超过0.5 ng / mL。作为急性期反应物释放的PCT不会导致血清降钙素水平升高。

 几种假设表明降钙素原可能参与钙代谢,细胞因子网络和一氧化氮(NO)合成的调节,以及缓解疼痛。血浆中没有酶分解降钙素原。因此,如果降钙素原进入循环系统,它会保持不变,半衰期约为30小时,没有证据表明血清降钙素原可以与降钙素或任何特定降钙素原受体结合。

 研究表明,在败血症患者中,较高的降钙素原水平与进展为严重脓毒症和败血性休克风险相关,也与生存预后恶化相关。局部细菌感染和脓肿并没有显著增加降钙素原水平。成功地治疗严重的细菌感染和严重的非感染性炎症刺激物时,降钙素原水平下降。后者情况下,如果PCT水平持续或反复升高,可能提示怀疑继发感染。

降钙素原的参考范围

 成人和72小时以上儿童降钙素原的参考值为 0.15 ng / mL。72小时以内的婴儿的降钙素原参考值尚未确定。在健康成年人中,降钙素原的参考范围低于检测水平。降钙素原的半衰期为25~30小时(肾功能不全患者未明显改变)。

PCT水平可能会轻度升高(0.15~2 ng/mL)的疾病包括:

 ? 局部轻度至中度细菌感染

 ? 非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

 ? 未治疗的终末期肾衰竭

PCT水平可能会升高(>2 ng/mL)的疾病包括:

 ? 细菌性败血症。

 ? 严重局部细菌感染(如重症肺炎,脑膜炎,腹膜炎)。

 ? 严重的非感染性炎症刺激(如重度烧伤,严重创伤,急性多器官衰竭,腹部或心胸外科大手术)

 甲状腺髓样癌(可能超过10,000 ng/mL)。

 对于年龄小于72小时的新生儿,出生时降钙素原水平超过1 ng/mL,24小时为100 ng/mL以上,48小时为50 ng/mL以上,提示严重的细菌感染。尿路感染的儿童,降钙素原水平超过0.5 ng/mL提示肾脏受累。

 相关测试包括全血细胞结束(CBC),C反应蛋白(CRP),血液培养,和脑脊髓液(CSF)分析。

适应证/应用

血清PCT测量的适应证包括:

 ?有助于细菌性败血症的诊断和风险分层

 ?辅助诊断肾脏受累的尿路感染儿童

 ?有助于区分细菌与病毒感染,包括脑膜炎

 ?监测对抗菌治疗的治疗反应并减少抗生素暴露

 ?辅助诊断术后、烧伤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后全身继发感染和严重创伤

 ?辅助诊断感染性坏死和急性胰腺炎相关的全身并发症

血清PCT测量的建议应用如下:

 ?辅助选择和及时的开始抗生素治疗

 ?辅助阐明严重局部感染(如肺炎)的预后

 ?辅助阐明危重病人全身感染的预后

 ?预测脓毒症对抗生素治疗的需求,缩短抗生素的使用时间

 ?用作肾移植后晚期移植物衰竭的独立预测因子

 参考文献:

 1. Meisner M, Dresden-Neustadt SK. UNI-MED. Procalcitonin-Biochemistry and Clinical Analaysis. 1st edition. 2010.

 2. Meili M, M ller B, Kulkarni P, Sch tz P.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infections in primary care: procalcitonin, C-reactive protein or both?. Expert Rev Respir Med. 2015 Oct. 9 (5):587-601.

 3. Ryu JA, Yang JH, Lee D, Park CM, Suh GY, Jeon K, et al. Clinical Usefulness of Procalcitonin and C-Reactive Protein as Outcome Predictor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PLoS One. 2015. 10 (9):e013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