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药资讯 > 医学前沿资讯 >

胡大一:医者 看的是病 救的是心

发布时间:2017-05-13 09:57 类别:医学前沿资讯 标签:医者 的是 来源:未知

  我学医从医52年了。半个世纪的不断实践,不断思辨,不断挑战传统,站在公众健康和广大患者利益的立场和角度,艰难地探索,走在人迹稀少的道路上,享受孤独,收获幸福。逐步找到了看病“三步曲”的模式,使医生的职业行为回归公益,回归临床,回归基本功。患者体会到的是医疗的温度,我收获的是职业幸福。


 我学医从医52年了。半个世纪的不断实践,不断思辨,不断挑战传统,站在公众健康和广大患者利益的立场和角度,艰难地探索,走在人迹稀少的道路上,享受孤独,收获幸福。逐步找到了看病 三步曲 的模式,使医生的职业行为回归公益,回归临床,回归基本功。患者体会到的是医疗的温度,我收获的是职业幸福。

 什么是看病的 三步曲 ?

 一问病情;二看心情;三谈人生工作、生活和看病的经历。

 1,一问病情

 西医的基本功讲 问诊与望触叩听 ,中医讲 望闻问切 。问诊是诊病的出发,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它不仅是调查研究疾病的来龙去脉,判断症状,即患者主诉的不适感觉与其原因即疾病的关系。比如一个患者主诉胸痛,其原因可能涉及数十种不同疾病,并非都是心绞痛。

 美国已辞世的著名临床学家,学术名着《Heart》创始主编Hurst讲过胸痛的鉴别诊断问诊少于30分钟,不可能找到正确诊断方向。我尊敬的邵耕老师也讲过同样的切身体会。例如要确定一个患者的胸痛是不是心绞痛,需要询问患者胸部不适的部位与范围(包括放射部位)、不适的性质与特点、持续的时间、终止的方式、近一个月来的变化、加重了还是减轻了。这样,3-5分钟肯定是看不好病的!

 看的越多,累及的问题越多。选择医生职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是富有同情心。医生一定要倾听患者的倾述,让患者充分 倒清苦水 。我们的医疗体制和模式是把医院办成春运高峰的火车站:挂号起五更、排队一条龙、候诊三小时、看病三分钟。医生没有时间,甚至不耐烦听患者倾诉,三句半了事,只要胸闷胸痛,一律扣上冠心病、心绞痛的帽子,而且都是 不稳定性心绞痛 。中国已多年 没有 稳定心绞痛了。接下来就是CT/造影/支架 流水作业 ,一条龙套餐。问诊这个地基都没打,上来就建华丽屋顶。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这种就诊经历,谁会感到良好。医患和谐从何谈起?!

 2,二看心情

 就是要关注患者的精神心理和睡眠。望触叩听,排位第一的是望诊。传统望诊的传统内容是看患者有无贫血、青紫、黄疸 双心医学要求医生要学会 相面 ,注意患者和家属是眉头紧锁,愁容满面,一脸困惑;还是阳光微笑。可从问睡眠情况入手,逐渐展开,问患者有无焦虑/抑郁表现。问问心情,对以往感兴趣的事还有兴趣吗?遇事,甚至不大的事是否变的容易烦躁?

 3,三聊家常

 只要不涉及患者不愿启齿的隐私,与患者谈谈生?工作状况与经历,性格特点,特别就诊的经历,对疾病和支架/搭桥有什么困惑。这些往往是焦虑/抑郁(包括驱体焦虑症状)的来龙去脉。

 4,一天会诊3例 心脑血管病 患者,结果都是焦虑/抑郁!

 病例一,中年男性,企业总经理。父母有高血压,自已也曾血压高过,注意运动饮食后血压正常,停药两年。2011年乘飞机,起飞后突感心悸,好象心脏要跳出来,胸闷,大汗,濒死感。自我判断是心脏病发作,想请求飞机迫降。后做了几下深呼吸,含服几颗速效救心丸,症状有所减轻,取消了要求飞机迫降的念想。飞机落地后立即呼叫救护车到当地医院急诊,心电图、肌钙蛋白都正常。六年中有数次类似发作,除乘飞机,另一常发情境是自驾车途中。多次在本省大医院就诊,均未发现心血管方面异常。最后到北京一大型专科医院系统检查,冠状动脉CT显示血管毫无异常。患者长期工作压力大,睡眠不好,有时会数周至数月睡眠很差,可有彻夜不眠。每次 心脏病 发作前都有不愉快,工作不顺心情况。实际是典型的焦虑急性发作 惊恐,却长达6年在心脏科里打转转,得不到正确诊治。

 病例二,某企业高管,中年男性。多年体检查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缓(55次/分)左右。平时无不适。自己看医疗信息,琢磨,医书上说正常心率为60-100/分,自己的心跳只有55次/分,又听说运动员的心率会慢,自己又不是运动员,网上又有信息说,没症状的心脏病比有症状的更危险,会防不胜防。无巧不成书,自己一位同事也有窦性心动过缓,最近还去看了急诊。患者总是放心不下,心有余悸。这是一例 虑病 的焦虑典型。经我耐心解释,患者才放松了心情。

 病例三,80岁男性,血压正常,脑CT有腔隙梗死。主诉头晕、全身乏力、腹胀,纳差。面部 无欲状 ,表情淡漠,女儿说父亲性格内向,平时过日子也觉没什么兴趣,与老伴也说不到一起。孩子们总怕父亲发卒中,实际是抑郁症状。

 5,患者期盼能与医生充分 话疗

 医生为患者解除疾苦,除了药片、支架和手术刀,还需一更重要手段是语言,即 话聊 。可惜今日的医疗就缺 话疗 。患者连症状都没说完,药方就打印出炉了。医生没时间说话,或只说吓人吓死人的话,不给患者讲光明、讲希望。基本都不是没有光明,没有希望,而是太少的医生懂得光明与希望。

 我想说一下以下几个我经治的患者真没光明与希望吗?

 (1)中年女性,很有成就的企业家,近期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失败,电击后很快复发,用胺碘酮发生症状明显的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走入绝望。越紧张,心房颤动就犯的越频,到了只要想到该犯了,马上就犯。听医生讲心房颤动不消除很快心力衰竭,超声报告左心房大,左心室舒张功能不良,患者整日卧床想病,生活不能自理,路都走不稳走不动。

 (2)无任何症状,体检CT发现右冠状动脉近中段完全闭塞,在专科医院找到最擅长这一手术的专家做了8小时,没成功。

 (3)急性心肌梗死,开通了梗死相关血管,还有两支分别狭窄50%和80%的病变,不想再支架了,又担心不做出事。医生讲的都是不做随时有风险,没有不做的前景。让患者与家属左右为难,痛苦不堪。

 这是我门诊常遇到的临床情况。经过充分与患者 话疗 ,让他们对病和防控措施心里有底有数,走出了困境与绝境。重新享受人生。不紧张了,用了抗焦虑治疗,心房颤动患者两周多未发作了;完全闭塞病变患者参加了过好支架人生俱乐部,有氧运动能力稳步提升,敢坐飞机出国旅游了;剩下两支血管病变患者经运动心电图评估,无心肌缺血,未再支架,又敢安心自己驾车了。

 医生职业最需要同情心与责任心,关注心脏,重视心理;重视随访,医患互动。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要多给患者面对慢病的信心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