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药资讯 > 医学前沿资讯 >

后牙咀嚼不适,是何原因

发布时间:2017-05-19 09:24 类别:医学前沿资讯 标签:后牙 咀嚼 来源:未知

病例1.患者,女,74岁,2013年6月因左下后牙咀嚼不适就诊。临床检查:36、37缺失,38近中倾斜;35颊侧颈部部分缺损,无明显龋坏,叩痛( ),松动(一),牙龈退缩2mm,牙周探诊1~2mm,冷热刺激不敏感,电活力测定迟钝,诊断为慢性牙髓炎(图1)。

35进行根管治疗后,35~38固定桥修复。1年后因左下后牙区反复肿胀再次就诊;查35牙龈红肿,松动Ⅲ度,远中颊、舌侧牙周袋探诊深度8mm,X线显示牙骨质碎片游离于牙周袋内,牙槽骨吸收破坏严重(图2),患牙无法保留予以拔除。35离体牙见距根尖3mm处牙骨质缺损,呈片状剥脱,牙骨质碎片大小约为2mm 4mm。

病例2.患者,女,61岁,2014年10月因双侧上后牙反复肿痛不适就诊,检查双侧第一前磨牙松动Ⅲ度,近中牙周袋探诊深度5~6mm,冷热刺激不敏感,电活力测定迟钝。14X线片可见明显牙骨质碎片游离于牙周袋内,近中牙槽骨吸收至根尖区(图3);24X线片可见部分牙骨质缺失,牙槽骨吸收破坏严重(图4)。

鉴于患牙及根尖周组织破坏严重,遂将14、24拔除。14、24离体牙可见距根尖2~3mm处牙骨质缺损,呈片状剥脱,牙骨质碎片大小约为2mm 3mm。

讨论

据报道,牙骨质撕裂常见于老年人,60~70岁人群多见;性别男女无明显差异。牙骨质撕裂患者初次就诊主诉症状有咀嚼时近牙根的牙龈组织疼痛,根管治疗术后数年发生疼痛或慢性窦道经久不愈。第1例患者主诉左下后牙咬物不适,临床医生经验不足忽略牙本质撕裂影像,X线片显示牙骨质碎片与根面部分分离,呈斜刺状的高密度影像,未进行处理,导致修复后1年患者出现修复体周围牙龈反复肿胀。

Tulkki等认为牙骨质撕裂与年龄、创伤、咬合创伤密切相关,认为随年龄增长,牙使用寿命延长,临床医生应该更多地意识到这种罕见的疾病。也有学者认为牙骨质撕裂常发生在牙本质牙骨质界,这与牙本质牙骨质本身薄弱的机械连接有关。结合本2例患者,我们认为牙骨质撕裂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及创伤密切相关。牙骨质撕裂好发于前牙,其次前磨牙、磨牙。

我们观察到的2例均发生于前磨牙,其中1例为双侧同名牙对称发生。临床表现为患牙牙龈多充血水肿,牙周探诊多探及7mm以上的深牙周袋,冷测可敏感或无反应;根尖片显示牙槽骨广泛的垂直型吸收缺损,患牙牙根出现高密度阴影与牙根面部分分离;牙根近牙颈部结构与牙齿分离朝向远中方,累及根长的2/3。

本2例患者X线片均可观察到牙槽骨骨吸收及牙根组织结构片状缺损。如对裂片进行组织学观察可见牙骨质结构。牙骨质撕裂应与慢性牙周炎、牙根纵裂、根分叉病变及牙周脓肿等疾病鉴别。牙骨质撕裂的治疗原则,患牙松动度在I~II度,病变局限,仅1~2个位点探诊深度较大时,可拔除撕裂的残片后行牙周刮治和根面片平整,或采用引导组织再生术、植骨术,及釉质基质衍生物等修复缺损、促进愈合。对牙松动Ⅲ度,病变区牙槽骨广泛吸收的患牙只能采取拔除术以彻底消除感染源。

来源:北京口腔医学2016年第24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