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学病例 > 皮肤性病科病例 >

典型肥厚性扁平苔癣病例分享

发布时间:2014-05-15 10:20 类别:皮肤性病科病例 标签:皮疹 肥厚 真皮 扁平 肥厚性扁平苔癣 来源:皮肤性病诊

扁平苔藓是为扁平小丘疹组成的绿豆至蚕豆大的斑块,呈境界清楚的多角形或圆形,散在或密集分布,颜色多为紫红色或紫蓝色,亦可为暗红、红褐及污灰色。临床认为扁平苔藓实质上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起因虽还不十分清楚。研究发现,诱发扁平苔藓的因素主要有精神压力、抑郁、失眠、忧虑等。扁平苔癣,中医病名为“紫癜风”,临床并不罕见,且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由于其皮损表现千变万化,常常被误诊。中医认为本病是因素体阴血不足,脾失健运,蕴化不足,复感风邪,风湿客于肌肤腠理,凝滞于血分或因肝肾不足,阴虚内热,虚火上炎于口而致病。扁平苔癣好发于青年及成人。

【一般资料】

患者男,43岁

【主诉】

手足背紫红色斑块伴痒 3月余。

【现病史】

患者 3月前无明显诱因于手足背出现绿豆大小红色丘疹,后渐增大融合,变为紫红色,伴轻度瘙痒,曾于外院诊治(具体不详),效果不佳,近日自觉瘙痒加重来诊。

【既往史】

既往体健,无化工原料及重金属接触史,无急慢性传染疾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

皮肤专科检查:手足背可见多个 0.5cm>0.5cm至 2cm>3cm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紫红色肥厚性丘疹,斑块,略浸润,边界清,表面可见白色网状纹(Wickham纹),指(趾)甲未见改变,口腔轴膜未见皮疹(图 1) .

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楔形增厚,棘层明显肥厚,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胶原纤维增生,垂直于表皮方向排列,真皮浅层致密的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带状浸润(图 2)。

【初步诊断】

肥厚性扁平苔癣

【用药治疗】

给予口服沙利度胺 50mg,一天 2次;曲尼司特 0.1g,一天 3次;泰尔丝 10mg,一天 2次;同时外用氯倍霜

【讨论】

肥厚性扁平苔癣(hypertrophicIichen pIa-nus)又称疣状扁平苔癣(IichenpIanusverrucous),为扁平苔癣的亚急性或慢性变异型,占扁平苔癣的 6%~19%,皮损好发于踝周、肝前方及指(趾)节间关节,亦可见于其他部位。典型皮疹为对称分布的疣状增殖性肥厚性斑块,紫蓝色或红褐色,伴有多少不等的轴着性鳞屑,多有剧烈瘙痒。肥厚性扁平苔癣病程慢性,损害消退后,可留有色素沉着、色素减退或皮肤萎缩。此外肥厚性损害上可发生多发性皮角、角化棘皮瘤或恶变如疣状癌或鳞状细胞癌,亦有伴发乳腺癌的报道,具体机制尚不明确,考虑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或外部刺激有关。因此,对于肥厚性扁平苔癣,应注意进行随访观察。

肥厚性扁平苔癣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神经性皮炎:即慢性单纯性苔癣,此病皮疹多发生于躯体伸侧或关节部位,组织病理表现为角化过度,棘层肥厚,真皮乳头胶原纤维和毛细血管增生并与表皮垂直。肥厚性扁平苔癣亦有慢性单纯性苔癣样的改变,但其同时具有典型的扁平苔癣样改变及胶样小体可资鉴别。

2.肥厚性盘状红斑狼疮:此病病理表现为毛囊角栓,基底膜带增厚,炎性细胞侵入真皮深层血管及附属器周围,真皮内轴蛋白沉积,免疫荧光检查可见基底膜带 IgG、IgM、C3呈线状沉积,故可鉴别。

本例肥厚性扁平苔癣患者临床及病理均呈典型的肥厚性扁平苔癣改变,可确诊。治疗予以沙利度胺、曲尼司特、泰尔丝口服,并外用氯借霜。治疗两周后皮疹明显变薄,颜色变淡,目前随访中。

病例来源:皮肤性病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