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2-12 14:37 类别:外科病例 标签:术后 结核 下肢 病灶 入院 来源: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50岁,藏族。
【主诉】
因“腰痛伴右下肢疼痛、麻木、乏力1年余,午后低热(最高37.8℃)、盗汗6个月”于2013年10月入院。
【现病史】
患者出生并生长于甘孜州牧区,长期进食生牛肉,有结核病接触史。
【查体】
入院查体:轮椅推入病房,体胖,脊柱外观无畸形,右侧腰背部、右下腹、右腹股沟区有多个大小不等皮下包块,大小为2×2cm-5×5cm,质软,无红肿、破溃,基底部活动度差,轻度压痛;腰椎局部压叩痛,双下肢无明显感觉减退区,右下肢肌力3级,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右下肢膝腱、跟腱反射减弱,病理征未引出。入院时血沉55mm/h,C-反应蛋白145.11mg/L。腰椎X线片示L4椎骨质破坏,腰椎生理弧度基本正常;CT示L4椎体骨皮质变薄、断裂和缺损,L4椎体及双侧椎弓破坏呈膨胀性和多房性改变,以右侧为重;MRI示L4椎体及双侧附件骨质结构紊乱、信号混杂不清,呈溶骨样破坏,有囊性高信号影突入椎管压迫脊髓,L3~L4节段双侧椎旁软组织内见大量囊状高信号影,以右侧为重(图1a~e)。
【诊断】
入院诊断:L4结核伴椎旁脓肿形成。
【治疗经过】
入院后予抗结核药物治疗2周后,拟全麻下行腰背部包块切除和经后路L3~L5病灶清除及椎管减压、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术。术中切开腰背部包块时,见包膜,内有大量巧克力色脓液及肉芽组织,较粘稠,有少量白色囊状组织,包块与包块之间潜行相通。考虑包虫病可能,立即取腰背部病灶标本送病理检查。与家属沟通好后关闭切口。术后查血包虫ELISA试验阳性,予以口服阿苯达唑1g每天1次,病理检查结果证实为包虫病(图1f)。
抗包虫治疗2周后,全麻下予以:(1)经后路L3~L5包虫病灶清除、灭活,椎管减压,自体骨植骨,钉棒内固定;(2)右腹壁、腹股沟包虫病灶清除灭活术。术中小心显露L3~L5右侧竖脊肌,用纱布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内有大量脓液样组织,少量肉芽组织,L4双侧椎板破坏,用骨刀或咬骨钳打开L3~L5双侧椎板,见病灶中有较多脓液流出及大小不等的子囊溢出,硬膜外脂肪变性,硬膜囊完整、受压与病灶粘连,用神经剥离子小心松解、分离,用刮勺或吸引器清除囊皮、囊液及子囊。将病灶完整分离后摘除,见硬膜囊恢复搏动。用双氧水、生理盐水依次冲洗创面,再用20%高渗盐水浸泡创面15min,用生理盐水重冲洗干净。用自体骨行L3~L5双侧横突间及椎间植骨。
术后患者腰痛缓解,右下肢疼痛、麻木症状减轻,拟继续予以阿苯达唑治疗18个月。术后1周带支具下地行走,腰痛及右下肢疼痛、麻木症状无加重。术后3个月复查,腰痛及右下肢疼痛、麻木症状基本缓解。术后腰椎正侧位X线片显示L4椎体高度恢复正常,内固定位置良好(图1g、h)。
病例来源: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读医学网 www.duyixue.com 本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kanyixue@yi20.com.cn,我们将会及时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