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学病例 > 外科病例 >

老年肝豆状核变性患者1例

发布时间:2014-05-15 09:46 类别:外科病例 标签:患者 治疗 肝硬化 腹胀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来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肝病研

【一般资料】

患者女性,65岁

【主诉】

因发现肝脾肿大40余年,全血细胞减少3年,反复乏力、腹胀1年入院。

【现病史】

患者40余年前发现“肝脾肿大”,未接受诊治。3年前,检查血常规的结果为,白细胞(WBC)为3.64×109/L,血红蛋白(Hb)为100g/L,血小板(PLT)为87×109/L;腹部B超检查提示肝硬化、脾大;查乙肝五项均为阴性。未予诊治。

1年前出现疲倦乏力、腹胀,伴双下肢水肿,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门脉高压症、食管胃静脉曲张、脾大、脾功能亢进、腹水”,给予保肝、利尿治疗后好转。8个月前再次出现疲倦乏力、腹胀,伴双下肢水肿,给予保肝、利尿及人血白蛋白支持治疗后好转,出院后继续保肝、利尿及对症治疗。15天前再次出现疲倦乏力、腹胀,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双下肢水肿,家属发现患者反应较为迟钝。

【既往史】

患者腰部不适10余年,加重伴走路不稳1个月,诊断为“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服用碳酸钙、骨化三醇治疗。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肾脏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及其接触史,无外伤、手术史,无输血史,无放射线、毒物接触史,无饮酒史。患者的1个妹妹因肝病去世,另1个妹妹患有癫痫。

【入院查体】

神志尚清,定时、定向、定位能力未见异常,计算能力下降,扑翼样震颤阳性,慢性肝病面容,皮肤、巩膜未见黄染,可见肝掌,未见蜘蛛痣,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肋下约2cm,边缘钝,质韧,无叩、触痛,脾脏肋下约3cm,质软,无触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侧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为2.20×109/L,Hb为92g/L,PLT为33×109/L;肝功能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为45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为72U/L,总蛋白(TP)为59.8g/L,白蛋白(ALB)为34.3g/L,碱性磷酸酶(ALP)107U/L,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为113U/L,总胆红素(TB)为29.1μmol/L,直接胆红素(DB)为16.4μmol/L。

腹部B超:肝脏形态异常,包膜欠光滑,实质回声增强,分布欠均匀,肝内胆管无扩张,门静脉主干内径1.2cm;脾脏12.5cm×4.7cm,肋下1cm(侧位);腹腔内可见1.0cm无回声区;肝硬化伴腹水、脾大,左肝内囊肿。

【最终诊断】

肝硬化失代偿期、门脉高压症、食管胃静脉曲张、脾大、脾功能亢进、腹水、低白蛋白血症、肝性脑病(I期);肝豆状核变性。

治疗

继续给予保肝、降酶、利尿、维持电解质平衡、抗肝性脑病及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给予驱铜治疗,嘱患者低铜饮食,因患者已发展至肝硬化失代偿期,应用低剂量青霉胺及葡萄糖酸锌驱铜治疗。

病例来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