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学病例 > 外科病例 >

后纵隔黏液性囊腺癌一例

发布时间:2014-05-15 09:46 类别:外科病例 标签:肿瘤 黏液 胸膜 纵隔 纵隔肿瘤 来源:中华外科杂志

后纵隔黏液性囊腺癌一例

【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31岁,因“左侧胸痛1周”于2011年4月5日入院;患者无明显咳嗽、咳痰;无发热、盗汗;无心悸、气促、咳血、呼吸困难等症状;疼痛局限于左前胸,无放射痛,疼痛与呼吸无关。于当地行胸部CT检查示:右后纵隔占位性病灶,考虑支气管囊肿可能。我院门诊以“右后纵隔占位”收入院。

【体检】

体温36.5 cC,心率86次/rmn,呼吸26次/min,血压125/85 mmHg(l mmHg =0.133 kPa),神志清楚。全身皮肤、黏膜无苍白、黄染及出血点,无肝掌、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口唇无发绀,咽部无充血,扁桃体不大。颈软,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叩诊呈清音,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哕音。心界不大,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左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扪及。入院后复查胸部CT增强扫描:右后纵隔脊柱旁5 cm x5 cm x4 cm囊性占位,CT值约15 HU,考虑支气管囊肿可能;右下肺结节;右侧胸腔少量积液。

【治疗】

2011年4月10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右侧剖胸探查手术。术中见胸腔内有少量淡红色胸水,探查肿瘤位于右后下纵隔,大小5 cm x5 cm x6 cm,囊性,有完整包膜,肿瘤与纵隔胸膜、膈肌有致密粘连;右全肺表面及胸膜腔有大小不一散在多发结节。逐步分离后纵隔肿瘤与纵隔胸膜、膈肌之粘连。分离过程中肿瘤包膜破损,内有胶冻状液体流出。将肿瘤完整切除,同时切除部分肺结节、心包、膈肌结节。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示:右后纵隔黏液囊腺癌并胸膜腔、右肺广泛转移。

术后患者转入肿瘤科进一步治疗,随访14个月后,死于全身多发转移。

【讨论】

黏液性囊性肿瘤是上皮性肿瘤中较常见的一种肿瘤,多发生于卵巢、阑尾,偶尔也可发生于肺组织及胰腺[1-2],但发生于纵隔的少见。黏液性囊性肿瘤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可分为良性黏液性囊腺瘤、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癌,其组织学特征均类似。良性黏液性囊腺瘤的囊腔被覆单层高柱状上皮;交界性肿瘤含有较多的乳头结构,细胞层次增加,一般不超过3层,核轻至中度异型;黏液性囊腺癌的上皮细胞则具有明显异型性,并超过3层,形成复杂的腺体和乳头结构[3]。纵隔黏液性囊性肿瘤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患者往往可以出现咳嗽、胸痛等症状。由于其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囊性改变,易与支气管囊肿及纵隔其他囊性病变相混淆。黏液性囊腺癌属于侵袭性较高的恶性肿瘤,发生于纵隔者可直接播散至胸膜腔。由于对本病缺乏治疗经验,术前我们考虑为支气管囊肿等良性病变,未行穿刺活检等检查明确诊断。但术中病变特征及术后病理证实黏液性囊腺癌,且肿瘤已经转移至肺组织及整个胸膜腔,最终未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从这一病例我们总结经验:对于胸腔肿物伴肺结节的患者,术前可行肿物穿刺病理活检,明确诊断后再制定治疗计划,可以避免仓促手术造成的失误。黏液性囊腺癌具有较高的侵袭性,一旦出现广泛转移,临床治疗效果往往不佳。

病例来源:中华外科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