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学病例 > 外科病例 >

血管内超声辅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发布时间:2014-05-15 09:48 类别:外科病例 标签:支架 冠状动脉 主干 回旋 来源:医师报

【一般资料】

男性,62 岁。

【主诉】

主因"间断性胸痛6 个月"入院。

【现病史】

患者自6 个月前活动后出现心前区及胸骨后疼痛,呈持续性绞痛, 可放射至双肩及上臂, 惧动, 持续数分钟,静息可缓解。无明显胸闷、喘憋,无呼吸困难,无恶心、呕吐,无反酸、呃逆,无腹痛、腹泻。症状缓解后于当地医院查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以"心绞痛"给予拜阿司匹林肠溶片、麝香保心丸等治疗。

此后患者疼痛仍间断发作,伴大汗,多于疾走等活动后出现,自诉期间曾于外院行平板运动试验结果为阳性,为求进一步诊治遂入我院。

既往史 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否认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20 年。饮酒史不详,无酗酒不良嗜好。

体格检查 体温 37.0 ℃,脉搏76 次/min,呼吸 18 次/min,血压130/80 mm Hg.神清,精神可。 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双下肺未闻及湿啰音。心界不大,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未闻及腹部血管杂音,双下肢不肿。

【既往史】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稳定性心绞痛,心界不大,窦性心律,NYHA Ⅰ级。

【辅助检查】

入院后完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血常规:白细胞6.07×109/L, 红细胞4.86×1012/L,血红蛋白147g/L,血小板194×109/L.生化7 项:ALT 20 U/L,AST 21 U/L,白蛋白42.7 g/L,尿素氮7.32 mmol/L,肌酐 82 μmol/L,尿酸 459 μmol/L,甘油三酯 1.55 mmol/L.超敏C反应蛋白 0.65 mg/L.凝血常规、电解质均未见明显异常。超声心动图提示轻度三尖瓣反流。胸部正侧位X 线及腹部超声未见异常。

入院治疗 入院后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倍他乐克缓释片减慢心率、减少心肌氧耗,阿托伐他汀钙调脂等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

冠状动脉造影 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 左主干弥漫性狭窄,40%~50%;前降支开口狭窄40%~50%, 病变长度5 mm; 回旋支开口(80%~90%)×10 mm狭窄;右冠状动脉未见狭窄病变(图1)。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左主干至前降支开口存在斑块负荷,但是未导致管腔显著狭窄;同时回旋支近端存在严重狭窄,具有明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征然而,如何确定最佳术式需要参考血管内超声提供的信息。

血管内超声支持双支架技术 血管内超声检查提示:左主干最小管腔面积为8.54 mm2;左前降支开口最小管腔面积为4.39 mm2,斑块负荷为74%;回旋支最小管腔面积为2.22 mm2 ,斑块负荷为77%(图2)。根据上述结果,再次证实左主干至前降支无显著狭窄病变,但是仍然存在较多斑块负荷。回旋支从开口到近段病变狭窄程度较重,如果仅仅针对回旋支采用单支架技术,势必会影响到左主干及前降支开口,对于重要动脉产生不利影响。综上,术者选择双支架技术处理左主干、左前降支及回旋支病变,具体术式为"裙裤技术".

"裙裤技术"操作过程 术者选择经股动脉途径完成手术,选用7 F EBU 3.5 导引导管,BMW 及Rinato 导丝分别进入前降支和回旋支远端, 再采用Sprinter 2.5 mm×15 mm 球囊分别扩张回旋支开口至近端及左主干至前降支近端(图3)。术者于左主干至回旋支置入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 3.0 mm×23 mm.随后,将另一根BMW 导丝通过支架网眼进入到前降支远端,撤出先前插入的BMW 导丝,再次使用Sprinter 2.5 mm×15 mm 球囊,从左主干至前降支近端进行扩张,于左主干开口至前降支近端置入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 3.5mm×23 mm(图4)。随后,采用一根Runthrough NS 导丝从左主干支架穿支架网眼进入左回旋支,撤出Rinato 导丝,采用NCSprinter 3.0 mm×15 mm 球囊、NC Sprinter 3.5 mm×15 mm 球囊对左主干至回旋支及左主干至前降支进行后扩张,压力分别为16atm.进而将两枚球囊回撤至左主干近端,同时采用12 atm 压力进行"对吻"球囊扩张(图5)。

最后, 术者复查血管内超声,结果显示支架膨胀和贴壁均良好,左主干的最小支架面积为11.35 mm2,前降支开口最小支架面积为8.89 mm2 ,回旋支开口最小支架面积为7.18 mm2 (图6)。根据上述结果,术者在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后,完成手术。

病例来源:医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