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7-16 18:19 类别:医学前沿资讯 标签:肥胖 减肥 小鼠 脂肪 棕色 良性肥胖 代谢健康肥胖 减重 来源:医学界
(根据宁光教授2014年在“肝病与代谢学”学组年会上演讲整理)
肥胖,一个简单又复杂的课题
全球肥胖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了,在全球超重人口有10亿,肥胖人口有4亿,虽然全球各国的统计标准不同,但肥胖的人口确实是在增长。为什么多了呢?很多人说是因为经济发展,大家的饮食条件改善了,所以胖了,但也不一定完全如此。
为什么我们要研究肥胖呢?因为肥胖与很多疾病相关联,包括机械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可以说,几乎没有一种疾病最后不会受到肥胖所累!
我们在2010年曾与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调查,那时他们在全国有162个网点,现已有372个网点,他们的抽样方式是:从每个网点抽取县样本→街道/村样本→社区样本→户样本(50家)→个人样本,如果遇到被抽到的样本人口不在家的情况,则返回CDC网点重新抽样。我认为,这样的方式才能真正做到样本人口覆盖全国,通过这样的样本就能看到中国的肥胖人口覆盖情况。
根据WHO的标准,中国2010年的肥胖患病率仅5.1%,但如把肥胖标准减低,则患病率明显增多,中国超重及肥胖人口共占33%,近期增补了对于流动人口的肥胖患病率统计,发现流动人口的肥胖患病率明显高于常住人口,可能是因为流动人口吃得太多太油。
再看向心性肥胖的发生率,大约32%的人患有中心性肥胖,而在中国,女性的向心性肥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与美国等地相反,由此可以猜测,在中国女性发生肥胖相关性疾病的发生率可能更高!那这是否是经济水平升高引起的呢?
把肥胖、超重和糖尿病发病率标记在地图上,结合全国GDP分布图,发现大多数肥胖发生在东部沿海地区,与GDP分布情况基本相同。可见,随着GDP的增高,肥胖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最近,我们对60岁以上老年人的随访报道显示,即使没有人工干预,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体重会在3年后自然减轻。想来原因可能是:①老年人骨质疏松加重,质量减轻,②老年人肌肉组织减少,脂肪组织增加,造成了整体体重减轻。所以,单纯使用BMI来判断肥胖是行不通的,同样,单用腰围检测也是不行的。可见,看起来简单的肥胖,真的要做研究却也是困难重重,这就是一个陷阱。
“良性肥胖”真的存在吗?
那肥胖有没有好坏呢?我一直认为,这是不值得研究的,因为肥胖一定不好!但总是有好事者宣称有20-30%的肥胖者是“代谢健康肥胖”。
出于好奇,我研究了他们的说法,发现他们所谓的好坏,其立足点不是我们原来所说的“中心性肥胖”和“非中心性肥胖”,而是胰岛素抵抗与否。
于是,我们假设存在“代谢健康肥胖”,从另一个Reaction研究中总结了数据(这个研究在全国选了25个社区,每个社区约1万人,总共25.9万人),将该项研究的人群分为“胰岛素敏感性肥胖”(即所谓的好的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即所谓的坏的肥胖),比较他们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无论是“好胖”还是“坏胖”,他们的心血管事件上是相似的,可见“好胖”学说并不能成立。
减肥方式1:管住嘴,迈开腿
还是有很多人期望“我胖,但是我是健康的!”。有专家说要减肥就要“管住嘴,迈开腿”,但是说实话想要管住嘴真的是非常难的,迈开腿也很难,因为膝关节受不了,所以说这些话的人说明他没做过,我真的是做了。
就像我不想吃额外的零食,但是我刚才为什么出去呢?因为我想去拿点吃的,我真的饿了,我一看它塑料还封着,我就想它既然封着我还吃什么呢,所以就给自己找了个理由回来了,但是在刚才下楼梯的时候,我的膝盖就痛了。(笑)
所以,所谓的那些说“管住嘴,迈开腿”的专家都是瘦的专家,胖的专家不会这么说,因为他们做不到。减肥对一个胖的人来讲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我还是很想去发现所谓的“好胖”的。
减肥方式2:冻一冻,脂肪变棕色
新英格兰杂志已经发表过一篇文章,通过PET-CT检测发现,原来我们以为只在婴儿和动物身上出现的棕色脂肪,在成人身上也是存在的。通过PET-CT也能测出棕色脂肪,于是我回到我们医院把所有曾经做个PET-CT的病人资料全部调出来,发现在上海地区,棕色脂肪出现率是2.7%,比NEJM上报道的纽约和北欧的7%要低点,但还是存在的。
在这些数据中,女性身上出现棕色脂肪的几率约5.4%,高于男性的1.4%。当室温低于10℃,棕色脂肪出现率约为7.7%,室温高于20℃则棕色脂肪出现率仅为0.4%。结合上海气象台的气温资料,我们发现在最热的5月到8月期间,人体几乎没有棕色脂肪,而在寒冷的12月,棕色脂肪出现率明显升高。我们还比较了棕色脂肪与BMI的关系,发现BMI越高,棕色脂肪出现率越低,BMI越低,棕色脂肪出现率越高。而棕色脂肪与血糖的关系是:血糖越高,棕色脂肪越少,血糖越低,棕色脂肪越多。
通过这个研究,我们证实了,人的身上确实存在棕色脂肪,含量多少与性别、气温、BMI和血糖相关。于是我们就想,能不能通过增加人体内的棕色脂肪含量,而减少白色脂肪的含量,这样我们就不用“管住嘴”了。
减肥方式3:改变基因,改变体形
早先有个研究提到,对手术患者进行取样检测基因后发现,在瘦人的组织样本中,LGR4基因表达减少,而在胖人身上表达增加。
于是,我们敲除了小鼠脂肪的LGR4基因,使其与超重(OB)小鼠杂交,发现子代小鼠明显变瘦,但通过PET-CT扫描,发现小鼠的棕色脂肪并未增加,活检也得出,小鼠棕色脂肪并未增加。但比较敲除LGR4基因与未敲除LGR4基因小鼠的白色脂肪发现,敲除了LGR4基因的小鼠,白色脂肪明显变黑,或者说变黄了,说明,敲除LGR4基因后可以使白色脂肪出现“棕色化”。
已知,UCP1是唯一可在棕色脂肪中表达的解偶联蛋白,寒冷可以增加棕色脂肪含量,同时增加UCP1含量,于是我们也比较了基因敲除小鼠与未敲除小鼠的UCP1,发现敲除了LGR4基因的小鼠的UCP1含量也显著增加。
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个人群叫做“Gocy”或者叫“Double 30”,所谓Gocy,就是青年肥胖人群,Double 30意指年龄在15-30岁,BMI指数大于30。对他们进行了基因测序,与对照组相比,在Gocy人群中全身LGR4基因存在激活突变现象,皮下脂肪的LGR4基因表达也明显增多。
减肥方式4:瘦肉精,瘦猪也瘦人
研究还发现LGR4基因是醛固酮受体辅助剂,敲除全身LGR4基因后,会出现血钾增高、血钠减低等醛固酮缺乏表现。
我们想到,部分嗜铬细胞瘤患者也可出现类似表现,于是我们比较了“嗜铬细胞瘤合并高肾上腺素水平”、“嗜铬细胞瘤无合并高肾上腺素水平”以及“无嗜铬细胞瘤”三类人群的PET-CT结果,发现在合并高肾上腺素水平组的人群中无一例外都出现了棕色脂肪,无合并高肾上腺素水平组几乎没有人出现棕色脂肪,在正常人组中棕色脂肪的出现率则更低。于是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不是嗜铬细胞瘤导致棕色脂肪出现,而是嗜铬细胞瘤所分泌的肾上腺素导致了棕色脂肪的出现。
所以如果想要减肥,可以吃瘦肉精喂养的猪,因为瘦肉精就是肾上腺素,不过不能煮熟,煮熟了肾上腺素就没了。(笑)
肾上腺素虽然是个很好的减肥药,但是我们平时不敢打,因为它能激动全身的β受体。如果能找到一种只激活脂肪上的β受体,而不激活心脏、肺及全身其他β受体的药物,那基本就能找到一种很好的治疗肥胖的药物了。
减肥方式5:老药新用,小檗碱
由于肾上腺素这条路暂时行不通,于是我们又找了另一条途径,那就是小檗碱。
实验发现,服用含有小檗碱的黄连素后,小鼠明显变瘦,棕色脂肪及棕色化的白色脂肪也增多了,可见它是一个很好的减肥药。
但有个问题,小檗碱不能长用,用得时间长了体温就会增高,就像中医说的,内火会旺,这样就不能再用了。有人问能不能间断使用,我只能说,棕色脂肪,它来得快,去得也快。由寒冷催化出来的棕色脂肪,几乎在离开寒冷环境之后就会恢复成普通的白色脂肪,由小檗碱催化出来的棕色脂肪,虽然还没有详细地去计算它的恢复时间,但也的确是很快的。
读医学网 www.duyixue.com 本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kanyixue@yi20.com.cn,我们将会及时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