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7-16 18:19 类别:医学前沿资讯 标签:血液 患者 合并 贫血 炎症性肠病 凝血功能异常 血液系统髓系肿瘤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
作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科 王智峰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不明原因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近来越来越多的临床资料显示,IBD中血液系统的表现也很常见。王智峰教授介绍了IBD合并贫血、凝血功能异常、髓性血液系统肿瘤等多种血液系统问题。
贫血
贫血是IBD最常见的肠外系统表现,据文献报道IBD门诊患者合并贫血的发病率是16%,住院患者是68%,贫血是导致IBD患者病情加重、反复住院、死亡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多种因素在IBD贫血中发挥作用,其中最主要原因是缺铁性贫血和慢性病贫血,贫血的发生与疾病活动程度有关。叶酸、VitB12缺乏、骨髓抑制等也是造成贫血的一些少见原因。关于缺铁性贫血的补铁治疗专家建议为,对于中重度贫血患者,IBD处于活动期以及同时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时,建议静脉补铁为佳;对于静脉补铁反应不佳、EPO水平降低,以及患者针对IBD本身的治疗无反应时,建议同时EPO治疗。
凝血功能异常
大量临床研究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IBD尤其是活动期多伴有凝血功能异常,存在血小板活化、高凝状态及高发血栓栓塞事件。IBD临床研究中血栓栓塞的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3倍,尸检发现率更高达40%。临床上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多见,静脉系统多于动脉系统。
凝血异常往往发生于疾病活动期,特别是全结肠UC、CD广泛累及结肠及合并并发症者(狭窄、瘘、脓肿)。疾病活动性、患者长期卧床、中心静脉插管、脱水、接受手术、血小板功能活化及凝血和抗凝因子失衡等是诱发IBD患者血栓栓塞的主要危险因素,个别病例有遗传因素参与其中。因此专家建议,对重症IBD患者,应纠正上述高危因素,可采取机械或药物预防措施。
血液系统髓系肿瘤
近年来,IBD合并血液系统髓系肿瘤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据文献报道IBD可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髓性白血病等血液系统肿瘤,IBD患者的MDS发病率为170/10万,远高于普通人群。
目前两者合并的发病机制不清,可能存在某种内在的共同致病机制,包括共同的免疫学异常、基因易感性、染色体异常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等。
治疗上应选择对两种疾病均有效的治疗方法,如造血干细胞移植。上述结果给临床的重要提示在于,当IBD伴有难以解释的中重度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改变或三系异常时,均应想到合并血液肿瘤的可能性;同样血液肿瘤患者出现腹痛、腹泻或黏液血便时也应想到合并IBD的可能。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在IBD治疗中已经初步应用,主要用于难治性CD及IBD合并血液系统髓系肿瘤,其优点是安全性较高,缺点是不能消除IBD基因易感性,容易复发。
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用于IBD合并血液系统髓系肿瘤及有基因缺陷的难治性CD,优点是理论上可以治愈疾病,缺点是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初步的临床应用研究显示,其临床缓解率令人鼓舞,虽不能得出结论性的结果,但确实让我们充满期待。
????下一篇:王斌: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上一篇:精神分裂症:联合治疗还是单一用药?
读医学网 www.duyixue.com 本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kanyixue@yi20.com.cn,我们将会及时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