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药资讯 > 医学前沿资讯 >

双相障碍诊断延迟时间与治疗应答无关

发布时间:2014-08-06 17:31 类别:医学前沿资讯 标签:诊断 患者 治疗 障碍 双相障碍 DUBP 治疗应答 来源:医脉通

双相障碍的诊断颇具挑战性,首次心境事件发作后,患者常须经历较长时间方能得到诊断。然而,更长的时间间隔是否导致治疗应答的下降,目前尚不清楚。一项发表于《情感障碍杂志》(J Affect Disord Published Online July 19, 2014)的研究显示,双相障碍诊断延迟时长(DUBP)与患者的临床状态及对心境稳定剂的治疗应答并无关联。


该研究由悉尼威尔士亲王医院的Stacey McCraw及其同事开展,针对两个独立的研究队列进行了研究,所纳入的受试者均为首次被诊断为双相障碍 I 型或 II 型的患者。研究者发现,在治疗应答方面,那些DUBP更长及基线时症状更为严重的患者与其他受试者相仿甚至更佳。


在第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对173名新诊断的双相患者进行了横断面分析。这些受试者年龄介于18-67岁之间,61.8%为女性,其中148人(85.5%)为双相障碍 II 型,25人(14.5%)为双相障碍 I 型,平均DUBP为18年。


结果显示,DUBP与受试者的年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及友谊量表得分、终生应激源总数、有偿工作的数量、从事工作的最长时间、完美主义得分及社交回避得分等诸多因素相关。然而,DUBP与疾病严重程度的测量指标,包括住院次数、住院天数及心境事件发作时间占据全部生命的比例等均不相关。


在第二项研究中,McCraw等纳入了64名新诊断的双相障碍患者,这些受试者平均年龄为18-74岁,54.7%为女性,双相障碍 II 型患者占87.5%,平均DUBP为19.9年。基线及治疗3个月后,研究者对受试者的情况进行了评估,所使用的测评工具包括抑郁症状便捷自评量表(QIDS)、Altman躁狂自评量表(ASRM)及幸福与生活质量满意度问卷(Q-LES-Q-SF)。


结果显示,80%的受试者认为,药物治疗对于他们中等或特别有效,70%指出自己的心境症状得到了中等或显著改善,而临床医师的独立评测与患者的报告一致。


研究者还发现,患者对治疗的应答,即心境症状及总体功能的改善与DUBP并无关联;同时,基线时抑郁症状更重或功能更差则可预示更大的治疗获益。


“没有强有力的证据显示,新诊断的双相障碍患者对心境稳定剂治疗的获益随DUBP而有所不同,”McCraw等指出,“与我们在研究前的假设一致,大部分患者在针对性治疗后得到了改善,而DUBP并不能帮助我们区分患者改善与否的可能性。”


“对于未经诊断的双相障碍患者而言,早期检测及干预仍很重要;然而,DUBP这一变量似乎仅与年龄有关,并不影响患者评估时的临床状态,或导致更差的治疗应答。”


医脉通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