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伴有房颤,导管消融效果好吗?
发布时间:2017-03-11 09:38 类别:医学前沿资讯 标签:导管 消融 来源:未知
心房颤动(房颤)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是本世纪人类面临的心血管领域两大挑战。研究表明,房颤和心衰常同时存在,房颤首次诊断时,26%患者曾伴有或并存心衰,16%患者可能会发展为心衰,而心衰首次诊断时,24%患者曾伴有或并存房颤,17%患者以后发展为房颤,随着心功能NYHA分级增加,合并房颤的比例也显著增加。
心房颤动(房颤)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是本世纪人类面临的心血管领域两大挑战。研究表明,房颤和心衰常同时存在,房颤首次诊断时,26%患者曾伴有或并存心衰,16%患者可能会发展为心衰,而心衰首次诊断时,24%患者曾伴有或并存房颤,17%患者以后发展为房颤,随着心功能NYHA分级增加,合并房颤的比例也显著增加。
扩张型心肌病心衰合并房颤是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一个难点,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流行,心衰合并房颤的发生率会逐渐增加。尽管经导管消融已经从阵发性房颤进展到持续性房颤,三维标测技术也日臻成熟,但规范化的药物治疗仍是改善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病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症状和预后的基础,包括ACEI/ARB、 受体阻滞剂以及抗凝治疗等。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的患者,非药物治疗是重要的替代治疗方法。已有的研究结果提示,经导管射频消融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可明显改善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症状和心功能状况。由于这类患者的房颤类型多数为持续性,并常有多种合并症,医疗中心和临床医师的房颤消融经验对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可能影响导管消融房颤成功率的因素包括患者心衰的原因及程度、心脏大小、房颤持续时间、患者年龄以及是否合并其他疾病等,应综合评估手术风险及患者可能的获益。
Haissaguerre等早在2004年就报告了房颤合并心衰导管消融的成功率与单纯房颤相比无显著降低,心衰患者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左室功能、左室内径、运动耐量、症状和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Boris和Chen等也报道了导管消融能明显改善房颤伴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2008年的PABA-CHF研究表明房颤导管消融组在左室EF值﹑6分钟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房室结消融+双心室起搏组。但由于各临床试验的样本数较少,且随访的时间并不很长,故而有关导管消融对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尚有待进一步证实。
扩张型心肌病的房颤患者,合并心衰、心脏扩大,是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和规范围手术期的抗凝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术前应常规采用华法林抗凝3周以上,使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维持在2.0~3.0;术后继续应用华法林抗凝不少于3个月。
由于患者心功能状态明显减退,在房颤导管消融的围手术期应加强药物治疗以控制心衰、防止在手术过程中突发心衰急性发作,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因此,患者在术前和术后均应接受充分的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ACEI或ARB、以及卡维地洛等,改善心功能。建议使用8毫米温控射频导管进行消融,而不是使用常规的冷盐水灌注导管,以防止大量盐水进入体内而诱发急性左心衰。由于房颤时间长、心功能差、左房明显增大、心肌纤维化等改变常较明显,术中需要进行的消融范围大,在隔离肺静脉的基础上,有可能还需要增加消融线或进行CFAE电位消融。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包括生命体征和症状,尤其是患者心功能差,加之术中应用镇痛、镇静药物,术程中有可能出现血压偏低,并及时透视心影以排除心包填塞等可能。长时间高功率消融也可能造成皮肤低温烫伤,表现为背部电极板处皮肤破损渗液。
总之,对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病合并房颤的患者,实施导管消融手术的风险高于其他房颤患者,且手术成功率亦相对较低,因此,术前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交流、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