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2-11 17:43 类别:儿科病例 标签:粒细胞 酸性 寄生虫病 组织 臀部 来源: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一般资料】
女 4岁
【主诉】
因发现右侧腰臀部肿块4个月于2013年5月14日入院。
【体格检查】
右侧腰臀部外侧包块,约10 cm×8cm×7 cm大小,皮肤有块状暗褐色色素沉着,边界不清,质软,有部分硬结,无压痛,活动度差。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12.7×109/L,HGB:109 g/L,嗜酸性粒细胞比37.0%,心电图、胸片未见异常,MRI提示:右侧腰臀部软组织内异常信号(图1)。
彩超提示:右侧腰臀部皮下软组织内可探及多个片状低回声,形状不规则,较大范围约10 mm×6 mm,CDFI:内可见分支状血流信号。
【初步诊断】
根据MRI及彩超结果考虑为右侧腰臀部肿物:错构瘤。
【诊断要点】
术中见局部皮下组织内脂肪组织异常,色稍暗,水肿,质硬,局部有灶状病变,似皮脂样变性组织,病变边界不清,范围约10 cm×10cm×7 cm大小,呈多房状,深至肌层,浅层处病变组织侵及真皮层(图2)。
【诊断】
术中诊断:①右侧腰臀部错构瘤?②寄生虫病?
【治疗】
术后病理报告:(右侧腰臀部)肉芽肿性炎伴大量嗜酸细胞浸润,并见ChareotLeyden结晶,提示寄生虫感染(图3)。术后寄生虫抗体检查:肺吸虫IgG抗体阳性,IgM抗体阴性,另外痰检及粪检未见虫体,感染科会诊考虑为肺吸虫感染,虫体已死亡,虫体代谢产物致免疫病理反应形成炎性包块,诊断肺吸虫病,应用头孢类、吡喹酮对症治疗炎性包块及肺吸虫病,术后第3天复查血常规:WBC:9.5×109/L,嗜酸性粒细胞比12.9%,绝对数1.23×109/L,术后3个月随访,患儿一般情况良好,切口愈合好,复查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比值降至正常,其它部位未出现包块。
【讨论】
肺吸虫病是肺并殖体吸虫的童虫或成虫在人体内穿行或寄居所致的寄生虫病,病变以在器官或组织内形成窦道和多房小囊肿为特点。它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国家,在非洲及拉美国家亦有流行,肺吸虫的囊蚴寄生在中间宿主淡水溪蟹或蜊蛄体内,人多以生食或半熟食淡水溪蟹或蜊蛄而感染。肺吸虫病按病变的主要部位和症状表现分为胸肺型、皮下结节型、混合型(皮下结节+其它表现)、脑型、心包心肌型、腹型。按其发展过程,可以分3个阶段:①组织破坏期:组织坏死出血,形成腔隙,无炎症细胞及囊壁形成;②脓肿—囊肿形成期:囊腔内含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或嗜酸性粒细胞的坏死组织,囊壁有肉芽组织或肉芽肿样结节形成,其周围有慢性炎细胞或嗜酸性粒细胞浸润;③愈合期:囊壁纤维组织进一步增厚,囊腔被肉芽组织充填而愈合。因此,肺吸虫病虽然原发病变位置在肺脏,但异位感染亦可发生于大脑、皮下组织、肌肉、肝脏、肠系膜等,误诊可能性大,国内外均有相关报道。如1996年陕西省安康地区中医院儿科报道将肺吸虫病误诊为卵巢畸胎瘤。
肺吸虫病典型的病理改变为不规则坏死腔穴和窦道形成,有研究报道,抗酸染色技术对肺吸虫病诊断有较大的意义,但病理检查仍是最可靠的手段。在痰液、粪便或其它体液中找到虫卵或从皮损中找到虫体即可确诊,如果未见虫体或虫卵,有以下病变也可确诊,①有凝固性坏死的多房性小囊腔或坏死虫穴样窦道;②坏死组织中见梭形的夏科—雷登结晶;③结节中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如无明确病理检查,易可以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①发生于肺吸虫病流行区,有生食或半熟食淡水溪蟹、蜊蛄或饮用疫水史;②咯果酱样血痰、有游走性皮下包块或有含大量嗜酸性粒细胞的胸腔积液③痰液中发现虫卵、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或夏科—雷登结晶。
本病主要在于预防,加强卫生知识宣教,对来自农村,特别是有生食虾蟹史的儿童,临床表现为躯干部单发或多发皮下结节性肿块,血象检查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者,应考虑到寄生虫病。
本例患儿家居农村,术后追问曾有饮生水史。治疗医师根据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右侧腰臀部错构瘤,行手术切除,术中所见不符合错构瘤,结合术后病理结果及寄生虫抗体检查确诊为右侧腰臀部肺吸虫病。肺吸虫病临床表现较复杂,易误诊,诊断时应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活组织检查,口服吡喹酮或三氯苯达唑均有较好的疗效。临床医师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漏诊、误诊。
病例来源: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下一篇:儿童肝移植术后合并麻疹重症肺炎一例 上一篇: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I型1例
读医学网 www.duyixue.com 本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kanyixue@yi20.com.cn,我们将会及时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