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学病例 > 临床其他病例 >

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动脉瘤伴肝右动脉变异一例

发布时间:2014-05-15 11:47 类别:临床其他病例 标签:动脉 腹腔 动脉瘤 肠系膜 来源:爱爱医(含图)

患者男,45岁,因“腹痛18 d,剖腹探查术后2d”而于2011年6月12日入院。患者2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并晕厥1次,外院腹部CT检查提示“急性腹膜炎、腹腔内血肿”,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及盆腔内约有150ml陈旧性积血,并于后腹腔右侧见一大小为10 cm x8 cm x4 cm肿物,侵犯周围组织和血管,无法手术切除,未予处理。查体:体温37.70C,呼吸21次/min,脉搏97次/min,血压167/103 mm Hg (1 mm Hg=0.133 kPa)。腹部平,腹正中线见一长约20 cm手术切口,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未触及包块,无压痛,无反跳痛。双下肢足背动脉搏动可及;无明显血管杂音。行CT血管重建(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提示:腹腔干远端见不规则瘤样扩张,大小为2.3 cm x1.1 cm x1.3 cm,肝右叶见一粗大异常动脉供血,由胃十二指肠动脉发出;肠系膜上动脉远端小分支动脉见一直径约0.6 cm瘤样病灶,病灶周围见一大小为8cmX 6 cmX7 cm囊实性影,边缘不规则,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见图lA,B,C.

进行术前准备后,于7月19日在介入治疗室行“经肱动脉、股动脉插管腹腔十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加动脉瘤(包括载瘤动脉)栓塞术”.术后患者无腹痛,无内脏缺血表现。1周后复查CTA 示:腹腔干远端、肝固有动脉近端见簇状金属影,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未见对比剂外溢;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动脉瘤载瘤动脉未显影,脾动脉见金属弹簧影;见图1D、患者于7月28日出院。

讨论

内脏动脉瘤发生率为0.1 %-2.0%,肠系膜上动脉瘤约占内脏动脉瘤的5.5%,而腹腔干动脉瘤发病率更低,约占内脏动脉瘤的4%\\\'.对于腹腔十和肠系膜上动脉共十的动脉瘤偶见报道,但对于本例患者,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解剖起源正常,而又同时存在动脉瘤的患者,实为鲜有。内脏动脉瘤患者,瘤体未破裂之前,缺乏典型症状,时常难以诊断,常为体检或超声、CT检查及腹部手术时偶然发现;如瘤体破裂,结合超声、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等检查则较易诊断,本病例患者即为动脉瘤破裂后才得以明确诊断。内脏动脉瘤的治疗传统以瘤体切除、血管重建为主,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快速发展及各种新型栓塞材料的研发,现今介入栓塞技术不仅用于小动脉瘤。而且对于内脏大血管瘤也已广泛开展了介入治疗,本例患者由于已行剖腹探查术,加之有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动脉瘤,传统开腹手术难度和风险均增高,我们选择了“经肱动脉、股动脉插管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加动脉瘤(包括载瘤动脉)栓塞术”,术后复查CTA.效果满意。

肝动脉的解剖变异较普遍。本例患者肝动脉变异表现为肝右动脉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动脉,且此患者同时存在的副肝右动脉亦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动脉,这种肝动脉变异少见报道。CTA作为一种新兴的血管造影术,准确、方便、无创、费用低,在肝动脉的解剖研究中优势显著;同时,还可对病变进行定性、定位,在临床工作中实为介入医生和外科医生的“手术指南针”.

注:A,B和c为术前cTA检查所见:箭头所示为腹腔干(cCA)和肠系膜上动脉(SMA)分支动脉瘤;肝右动脉(RH)和副肝右动脉(副RHC )分别起源于胃十一指肠动脉。图D为术后CTA检查所见:腹腔干 远端和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动脉瘤载瘤动脉(箭头所示)未显影

图1本例患者CTA图片

病例来源:爱爱医(含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