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药资讯 > 药物安全 >

异常反应处于正常范围 卫计委为国产疫苗正名

发布时间:2014-05-16 16:28 类别:药物安全 标签:疫苗 异常 中国 正名 预防接种 来源:健康界

“截至目前,国内专家并没有发现1例因疫苗安全问题导致的不良事件。而且,中国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率并不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范围。2010年,中国疫苗监管系统顺利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认证。”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在5月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为“国产疫苗”正名。

2014年可谓是国产疫苗的多事之秋。年初的乙肝疫苗事件将国产疫苗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引发民众对国产疫苗质量与安全的质疑。4月30日,媒体再次曝出,陕西西安8名儿童接种过期疫苗,再次引起恐慌。

在国产疫苗遭受质疑的同时,儿童接种纷纷转向高价进口疫苗,各地纷传高价进口疫苗脱销。

为国产疫苗正名

“中国是人口大国,免疫规划和疫苗供应必须依靠本国的力量。20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启动免疫规划和疫苗接种,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宋树立指出。

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的麻疹年均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一千左右。如果不进行免疫规划,保持这一发病率到现在,中国的麻疹患者可能高达一千多万人。

中国曾经是乙肝高流行国家。在免疫规划启动之后,乙肝在一般人群中已经从高流行变成中度流行。特别是在5岁以下儿童中,乙肝已经处于低流行状态。

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宋树立指出,“这跟免疫规划、预防接种政策实行密不可分,也与国产疫苗作出的贡献有关”。

在宋树立看来,中国国产疫苗在生产、运输、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是可靠的。

通过商业保险解决补偿问题

“当然,不管国产疫苗安全性多高,总是存在一定数量的接种异常反应。而且,这些事件放在一个个体身上、放在一个家庭身上就是百分之百的事故。因此,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置工作。”宋树立同时也指出。

她指出,现行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因接种“一类疫苗”引起异常反应需要对受种者予以补偿;补偿经费由省区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从预防接种工作经费中安排。

而且,2014年4月,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等多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工作的组织领导、监测和应急处置、病例救治、康复、调查诊断、鉴定、补偿、后续关怀救助等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宋树立看来,这一《意见》带来了两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意见》进一步要求省级财政部门足额安排补偿经费,并及时拨付。同时,《意见》鼓励和推进地方通过商业保险解决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问题。

“这也是希望引进和借鉴国际经验不断完善我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补偿机制。”宋树立强调。

第二,《意见》中明确要求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定期发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信息,并及时公布重大不良事件处理信息。

“《意见》明确规定各地要定期公布不良反应的信息以及重大事故的信息,这也符合我们国家信息公开的有关要求。国家卫生计生委将进一步督促各地落实《意见》的各项要求。”宋树立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