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5-15 11:45 类别:临床其他病例 标签:诊断 精神分裂症 精神病 旅途 来源:临床误诊误治
精神分裂症误诊为旅途性精神病一例
【概述】
旅途性精神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精神障碍,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民工大潮中高发,其精神症状具有特殊性,归属曾存在争议。上世纪90年代被《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2版)》首次命名,并纳入其他短暂精神病性障碍中。因其病程短暂,与在乘车途中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类似,常易混淆。我院近年收治1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误诊为旅途性精神病,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男,30岁。因言行异常、夜眠差1年半入院。
【病史】
患者1年半前乘火车(卧铺)途中出现精神异常,表现为多疑、幻觉,感车内有小偷,且知道他家电话号码,要杀害他及其家人;火车到站后不敢下车,称车站周围都是小偷。到工作单位后仍感周围同事企图加害于他,遂紧闭门窗。在家中仍感不安,脾气愈发暴躁、言语思维凌乱,有时无故尖叫;夜眠差,甚至整夜不眠。随后将自己仅出生22d的女儿杀害并分尸,但不能回忆杀害女儿的行为,且声称女儿非亲生,是村里老人投胎加害自己的。发病12d后被家人送入当地精神病医院,诊断为旅途性精神病。为进一步诊治,3d后转入我院,仍诊断为旅途性精神病,予利培酮3mg/d治疗,12d后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不规则服药1年余,病情时好时坏,重复言语,多疑,行为怪异,近日再次由家人送入我院。
【查体】
一般情况尚可。专科查体:引出议论性妄想、被害妄想,有幻听、幻视。头颅CT、脑电图检查未见异常。
【诊断】
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无特殊,无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长期使用史,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有关标准,阳性症状大于2项,社会功能受损、病程大于1个月,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修正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治疗】
给予富马酸喹硫平及维生素等治疗,症状好转,出院。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为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该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患者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部分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然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以妄想为主,常伴幻觉,本例据此符合偏执型精神分裂症诊断。
CCMD-3中,旅途性精神病指病前存在明显的综合性应激因素(如精神刺激、过度疲劳、过分拥挤、慢性缺氧、睡眠不足、营养水分缺乏等),在旅行途中急性起病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片断的妄想、幻觉,或行为紊乱。病程短暂,停止旅行与充分休息后,数小时至1周内可自行缓解。诊断应排除癔症和旅途中发生的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等其他精神障碍。但《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及《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4)并没有将旅途性精神病作为一个单独的诊断。旅途性精神病与多数精神障碍的病因一样,是社会-心理-生物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吴文源等研究发现,旅途性精神病的5个危险因素为车厢CO2浓度高、无座位、乘车时间长、性格内向以及初次乘火车者。旅途性精神病发病有如下特点:①患者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②多首次乘车;③社会地位较低;④乘车时间较长;⑤乘车的环境较差;⑥于旅途中或旅途结束后急性起病;⑦病程短;⑧男性居多。Beny等发现旅途中及旅途后的精神症状以焦虑、抑郁及幻觉为主。
由上述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断标准可以看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和旅途性精神病本身存在一些相似之处,特别是以乘车环境为诱因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首次爆发,常因病程短而尚未达到精神分裂症的疗程标准,误诊为旅途性精神病。治疗上前者以抗精神病药物、社会治疗为主,后者以抗焦虑及心理治疗为主,故鉴别诊断甚为重要。为更准确地进行鉴别诊断,除常规搜集病史、查体,并完善相关检查外,可以从发病时的具体乘车环境,评估旅途对患者心理的影响;从既往史、家族史中搜集此次发病的关联性; 当症状符合旅途性精神病而不足以诊断精神分裂症时,以旅途性精神病诊断为主,保留精神分裂症可能,加强随访。周志壮等通过随访、回顾性研究发现,初次诊断为旅途性精神病的部分病例,经过治疗后修改为精神分裂症、癔症、躁狂症等。总之,本例提示对旅途中发生的精神疾病需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加强随访,以减少误诊误治。
病例来源:临床误诊误治
下一篇:胰岛素瘤误诊为精神分裂症1例 上一篇:精神分裂症一例
读医学网 www.duyixue.com 本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kanyixue@yi20.com.cn,我们将会及时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