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学病例 > 临床其他病例 >

痛风背后原来是胸腺鳞状细胞癌

发布时间:2014-05-15 11:46 类别:临床其他病例 标签:肿瘤 肿块 痛风 纵隔 纵隔肿瘤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病例摘要】

【一般资料】

目前,我国痛风发病率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据统计40岁以下人群发病率约为30%.痛风综合征穿凿于心脑血管、内分泌等系统中。近年发现,痛风可为恶性肿瘤(淋巴瘤、骨髓瘤、肺癌等)的前驱疾病,但这一问题尚未引起足够关注。现报道1例以痛风为首发症状的女性恶性肿瘤患者,以引起同道重视。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中国每年约有300万余例新发病例,多数早期患者临床表现缺如或易与其他疾病混淆,一旦诊断常已是肿瘤中、晚期,故它是人类深藏的潜伏敌人。

【病例摘要】

【一般资料】

女性,60岁,因左 趾关节红肿、剧痛,红肿弥漫足背 23天来诊,不伴发热,无外伤史, 全身体检无明显异常。

实验室检查显示,血尿酸517.1 μmol/L(正常值180——357 μmol/L),临床诊断为“急性痛风”,为排除相关疾病作进一步检查。

胸片示,左侧前上纵隔占位性病变(图1)。

图1.胸片示,左侧前上纵隔占位性病变

胸部CT示,左侧前上纵隔内见5.7 cm×3.8 cm软组织肿块影,内见斑片状稍高密度影,境界不清(图2——5)。

图2-5.胸部CT示,左侧前上纵隔内见5.7 cm×3.8 cm软组织肿块影,内见斑片状稍高密度影,境界不清

印象:左侧前上纵隔占位(恶性肿瘤?畸胎瘤?)。

手术结果:肿瘤位于左前纵隔,大小约为8 cm×8 cm ×6 cm,质硬,表面光滑,与心包、无名静脉、肺门粘连(侵犯壁层、脏层、胸膜、肺门、心包、膈肌、膈神经,伴肿大淋巴结)。

【病理结果示】

(图6):肿块9 cm×6 cm×4 cm,侵犯周围脂肪组织,伴神经内分泌分化。肿块标记:CD5(+)、CD117(+)、嗜铬粒蛋白A(CgA)灶(+)、突触素(Syn,+)、CD56 (-)、细胞增殖因子Ki-67约20%(+)。

图6.病理结果示,肿块9 cm×6 cm×4 cm,侵犯周围脂肪组织,伴神经内分泌分化。

【诊断】

胸腺鳞状细胞癌Ⅱ——Ⅲ级,伴神经内分泌分化。

【 讨论】

1. 核酸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分解代谢产物之一为嘌呤碱,经代谢最终生成尿酸。当尿酸从超饱和的细胞外液析出沉积于组织时,即引起急性痛风发作。肿瘤细胞快速生长、增殖、溶解可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核酸代谢旺盛,最终发生高尿酸血症、痛风。肿瘤越大,其溶解物浓度也越高。本例肿瘤已达8 cm×8 cm×6 cm大小,故临床发生痛风不足为奇。

2. 必须指出,更年期后女性与男性痛风的发病率之比为1︰25——1︰30,故临床女性痛风患者罕见。本例患者平时饮食节制,生活方式健康,本次为首发痛风且无家族史。由于接诊医师了解上述病理生理机制,并高度警惕此类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可能,故在患者第一次就诊即发现了无症状的恶性肿瘤。

3. 410例纵隔肿瘤的汇总资料显示:该部位常见肿瘤依次为畸胎瘤、神经源性肿瘤、胸腺瘤。由于纵隔组织结构疏松,故可长期无明显呼吸功能异常及心脏、大血管压迫等症状。该案例肿块巨大(8 cm×8 cm×6 cm),并与心包、肺门、胸膜粘连,但并无任何上述相关症状,故属隐匿型肿瘤。

临床医师必须牢记,任何局部或浅表性病变均可能是全身疾病的一种外在表现,故对每例病例都应做一番由表及里的思考与诊查,以免漏诊深藏体内的重要疾病。

病例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