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5-15 11:47 类别:临床其他病例 标签:肿瘤 患者 手术 中山 巨瘤 来源:中山医院
一个月前,她在鬼门关前数度徘徊,多方求医无门,濒临绝望;一个月后,她安然走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大门,重新绽放生命的色彩。年仅38岁的童女士回忆起此前艰难的求医路,至今唏嘘感叹,庆幸自己在这里找到了"救星".患者纵贯胸部、腹部直至盆腔,累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重达21斤的腹腔巨大软组织肿瘤,在中山医院普外科、心外科、妇产科、血管外科、泌尿外科等十个科室国内一流专家们的通力协作下,得以顺利切除。无人敢于触及的医学禁区终于成功"突围"!
肿瘤累及脏器众多 病情棘手罕见
年仅38岁的童女士,半年多前感觉腹部胀大明显,日渐发展,腹大如鼓,严重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她于4个月前求诊于本市一家著名三级医院,该院以妇科疾病为其实施手术,因肿瘤巨大且和周围组织器官关系密切、术中出血量多达2000ml,无奈之下,只能关闭腹腔,放弃肿瘤切除。病理诊断为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
据悉,该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但肿瘤可在血管腔内生长,沿血管攀爬,甚至可达心脏,最终造成患者死亡,确诊不易,治疗更加困难。目前国外文献报道累及心脏病例仅200余例,国内鲜有报道,且同时伴有腹腔内巨大肿瘤病例尤为罕见。
童女士带着遗憾离开了那家医院,在上海多家大型医院辗转求医数月,因病情极其复杂均被婉言拒绝。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她慕名找到了中山医院腹部软组织肿瘤外科专家、分部普外科主任陆维祺教授。陆教授请放射诊断科蒋亚平副教授全面分析影像学资料后发现肿瘤确实巨大,几乎占据了整个腹盆腔,与肠管、肾脏、输尿管、膀胱等多个脏器关系密切,推移压迫人体内最粗大的血管--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更令人震惊的是,患者右侧髂静脉内长满了肿瘤,并且肿瘤沿髂静脉、下腔静脉一直延伸至右心房,跨过三尖瓣直入右心室。倘若肿瘤脱落,随时都有造成患者猝死的危险。该患者肿瘤之大,受累脏器之多之广,病情之复杂,令这位后腹膜肿瘤外科专家也倍感棘手。
多科专家共同把脉 不抛弃不放弃
面对这个罕见的复杂病例,陆维祺教授迅速会同腹部软组织协作组专家们进行了多科联合大会诊。几个关键问题摆在了众多专家的面前:一、能否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虽然是解除患者疾病唯一选择,但是难度大、风险高,患者极有可能因为术中大出血、肿瘤脱落等不确定因素,而导致患者下不了手术台,手术组医生将承担极大风险。手术需要普外科、心外科、妇产科、血管外科、泌尿外科、影像科、麻醉科、输血科等多学科多部门密切协作,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哪怕出一丁点问题,直接后果便是患者的死亡。倘若代表中国先进医疗理念及高超医疗技术水平的中山医院决定放弃手术治疗,那么,患者的花样年华将面临"枯萎凋谢".二、手术如何做?是先取出患者血管、心脏内的那颗"定时炸弹"?还是先切除腹腔内巨大的肿瘤?一部分专家认为应胸腹联合术式一次完成,但是麻醉技术要求高,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增加了重要脏器缺血性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等危险。另一部分专家认为应分两次手术,优点是避免了体外循环肝素化血液不凝固引起出血的风险;可减少肿瘤播散和肺栓塞发生的风险。但明显增加了患者的手术痛苦和其它很多不确定的风险。
专家们广泛查阅国内外该病的最新文献及资料,反复商讨斟酌后,一致认为:"一切为了病人",哪怕手术还有一丝希望,中山医院腹部软组织肿瘤协作组的专家们也要从病人的利益出发,承担起手术风险,尽百分百的努力为患者解除痛苦。手术方式采取胸腹联合一期手术,先开胸取栓,然后开腹切瘤。
在将患者病情及手术方案向医院领导及相关部门汇报后,中山医院党委书记、普外科主任秦新裕教授高度重视,术前再次召集各相关科室的专家们商讨患者病情,核实术前准备工作,协调各科室部门间的衔接,力争手术万无一失。
手术用血是确保成功的重要保障,为此输血科戎瑞明主任多次与上海血液中心联系,协调调拨了1万毫升的手术备血。另外,为减少术中肿瘤出血,专家组提出术前由介入科专家进行肿瘤血管栓塞治疗。为了优化治疗流程,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介入手术安排在手术前一天晚上十点进行。在放射介入科主任王建华教授大力支持下,经验丰富的程洁敏副教授亲自对肿瘤供血血管进行了栓塞治疗,介入治疗一直持续到凌晨1点才顺利结束,此时专家组医生们紧张而疲惫的面容上才露出一丝笑容。
惊心动魄10小时 肿瘤完整切除
7月20日,童女士进入手术室之前,陆维祺教授早早地来到病房,宽慰她,并和她拍了张合影,意味深长地说:我相信这不是我们最后的合影!
8:30, 参与此次手术的专家们,齐聚中山医院78号手术间。
9:00,麻醉科主任薛张纲教授、庄小凤副教授带领麻醉小组到了手术台前。"开始麻醉!""静脉置管!""诱导""插管成功!""麻醉成功,生命体征平稳,可以开始手术!"庄医师看着监护仪屏幕上代表各种生命体征指标的波纹及各种不停变化的数字自信地说。
9:45,随着手术锯的轻响,心外科主任王春生教授、夏利民副教授娴熟地劈开胸骨,打开心包,搏动有力的心脏暴露出来了。10:15,鲜红的血液沿导管流入体外转机,深低温体外循环建立。10:45,王春生教授将长约50厘米的肿瘤顺利从跳动的心脏中完整取出。11:30,体外循环结束,心脏手术顺利完成,心外科手术组撤离手术台,麻醉师迅速用药物将患者体内不凝固状态的血液恢复至凝血功能良好状态,以减少腹部手术广泛渗血。与此同时,普外科陆维祺教授、朱隽副教授、张勇副教授,泌尿外科张立副教授、许明副教授,妇产科屠蕊沁副教授、马莉主治医师站到了手术台前。无影灯下,是患者如十月怀胎般高高隆起的腹部,陆教授简短地吩咐:"准备好,镊子、电刀……"腹腔手术开始了。当电刀刚刚切开腹膜,部分肿瘤立即从切口挤了出来。
整个手术室的气氛一下子显得沉闷而严肃。腹腔探查发现肿瘤如一个"丑陋无比的妖怪"占据了整个腹腔,表面布满了蚯蚓般怒张血管,稍一触碰肿瘤即血如泉涌。肠道广泛粘连,肾脏、胰腺、膀胱被挤压远离正常生理位置,右侧输尿管下段被肿瘤紧紧包裹。大家的心情顿时紧张起来,手术中不确定因素太多,困难比想象的要大得多,对手术组提出了更大挑战。陆维祺教授及所有手术组成员没有一丝犹豫,没有一丝退缩,冷静思考、沉着应对。长长的超声刀伸了过去,一丝,一缕,层层推进,步步为营,大胆细致地沿着周围脏器、大血管与肿瘤间一点一点剥离肿块,慢慢地挑开肿瘤周围结构的粘连……缝合、扎线、打结,步步有序。彩色监控屏幕上,蓝、红、黄几种颜色的波纹一直平稳,一切正常。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一切是那么有条不紊,希望越来越大,让大家都感觉到了全体手术组专家们那胸有成竹、庖丁解牛般的气势。突然,响起了一位教授按捺不住的喜悦声音:"此瘤子快要下来了。"说话间,肿瘤与周围组织间只剩下最后一丝相连了。陆维祺教授宣布:"最后一刀!" 15:30,随着手起刀落,重达10.6公斤,大小约40厘米×38厘米×25厘米的肿瘤被完整切除。手术室一片欢呼,但手术组专家没有丝毫懈怠,肿瘤虽然切除了,但复杂的组织和器官修复手术才刚刚开始。16:10,泌尿外科专家组将右侧输尿管种植完成。16:40,妇产科专家组盆腔血管清扫完成。最后,介入超声科季正标副教授和血管外科副主任郭大乔教授利用术中血管彩超确认受累血管内无肿瘤存留。17:50,手术全部结束。此时,全程密切关注手术进展的秦新裕教授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下来,他向手术组全体成员表示祝贺。18:30,病人完全苏醒返回ICU病房,各项生命指征正常。
历经惊心动魄10小时,由中山医院十个科室顶级专家参与的这场高难度的手术"接力赛",终于圆满成功,患者童女士得救了!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赞叹中山奇迹
术后童女士恢复顺利,一周左右便在家人的搀扶下下床活动了,术后三周即康复出院。出院前,童女士和家人给中山医院的专家们写来了满满3页的感谢信,信中,她说:"当我的家人看到切除下来的重达21斤的巨大肿瘤标本时,他们激动得哭了:既为我摆脱了如此累赘、终得解除病痛而欣慰,又为医生们精湛、高超的医疗技术而钦佩,更为现代医学发展所创造的奇迹而惊叹!中山医院再一次创造了医学奇迹!"
此次手术在秦新裕教授的统筹协调下,由20余位国内一流的各科专家直接参与,充分发挥了中山医院普外科、心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麻醉科、影像科、血库等多学科治疗协作组的团队优势,充分展现了中山医院强大领先的综合实力,充分体现了"严谨、求实、团结、奉献"的中山医院院训精神。这一罕见巨大肿瘤切除术的成功施行,标志着中山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及腹部软组织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在疑难重症病例救治方面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病例来源:中山医院
下一篇:复发肝癌的再切除及其复发原因分析 上一篇:以男性乳房发育为重要特征的肺癌一例
读医学网 www.duyixue.com 本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kanyixue@yi20.com.cn,我们将会及时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