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学病例 > 中医科病例 >

从临床学经典1久喘不愈案----培土生金

发布时间:2014-05-15 10:16 类别:中医科病例 标签:支气管炎 地龙 白术 脾胃 中焦 来源:原创

脉案实录:

方泳志,男,8岁6个月,衡东县人。2013月7月10日初诊。

2个月前因感冒诱发发热,喘息,咳嗽、流涕,经当地医院抗炎治疗后,热退,咳减,但其后2个一直喘息,反复使用抗炎、支气管解痉药等症状不能缓解。刻诊症见:形体消瘦,喘息咳嗽,痰少,色白,纳少,大便溏泻,畏风,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听诊:两肺满布哮鸣音。

中医诊断:喘症

西医诊断:喘息性支气管炎

辨证:肺脾气虚,痰阻气道

治法:培土生金,化痰平喘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白参5g,云苓10g,白芍10g,白术10g,扁豆15g,陈皮10g,黄芪15g,防风6g,桔梗10g,僵蚕10g,地龙10g,炙甘草10g.

2013月7月17日二诊:

咳喘平,纳增,大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效不更方,上方去白芍再进。

白参5g,云苓10g,白术10g,扁豆15g,陈皮10g,黄芪15g,防风6g,桔梗10g,僵蚕10g,地龙10g,炙甘草10g.

×15剂,水煎,日1剂,分两次服。

重文典籍名言:

《灵枢营卫会生篇》:“人受气于谷,谷以入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

《素问咳论》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对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杂病源流犀烛?咳哮喘源流》曰:“盖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

《证治汇补?咳嗽》曰:“因痰而致嗽者,痰为重,治在脾。”

病案诠解:

《素问》云“饮人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但若脾病不能散精归肺;及脾失健运,气不化水,则湿聚成痰,上贮于肺,故“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临床每见咳喘咳痰等之土不生金之病证。李东垣所说:“脾胃虚则肺最受病,故因时而补,易为力也”。肺病日久不愈,求治于脾。正如《石室秘录》谓“治肺之法,正治甚难,当转治以脾,脾气有养,则土自生金”。《医宗必读》有关“虽喘嗽不宁,但以补脾为急……脾有生肺之能……土旺而金生” 的论述。故治宜培补脾土之本,以治肺虚之标,即“培土生金”。代表方首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参苓白术散。

该方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主治肺脾气虚夹痰湿之证。方中人参甘温入脾,擅补脾胃之气;白术甘温而性燥,既益气补虚,又健脾燥湿;茯苓甘淡,为利水渗湿,健脾助运之要药。参、术相合,益气补脾益著:苓、术为伍,除湿运脾效彰。山药甘平,为平补脾胃之品;莲子肉甘平而涩,长于补脾厚肠胃,涩肠止泻,二药助参、术以健脾益气,兼厚肠止泻;扁豆甘平补中,健脾化湿,薏苡仁甘淡微寒,健脾利湿,二药助术、苓以健脾助运,渗湿止泻,四药共为臣药。砂仁辛温芳香,化湿醒脾,桔梗宣开肺气,并载诸药上行以益肺气,而成培土生金之功,与砂仁俱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大枣煎汤调药,更增补益脾胃之效。诸药配伍,补中焦之虚,助脾气之运,渗停聚之湿,行气机之滞,恢复脾胃受纳之健运之职,则肺虚咳痰诸症自除。全方重点不在治肺,而重在补脾以保肺,此即“培土生金”之意。

该患者形体消瘦,喘息咳嗽,痰少,色白,纳少,大便溏泻,畏风,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证属脾肺气虚无疑,故以参苓白术散加减,兼有喘息,故加地龙以平喘。脾土虚易为木承,故佐白芍以柔肝。有畏寒,乃肺卫之气靠虚,伍玉屏风散益卫气固表。

延伸阅读:辰时咳嗽案

[毛以林:《疑难危重症辨证论治24讲》(人民军医出版社)]

周某,女,68岁。初诊日期:2010年11月10日。

患者就诊前6个月以来,于每日上午8、9时(辰时)左右喉痒、胸闷、必咳出两块白色黏痰,其症方解。其他时间不咳,胸亦无不适。经治半年,病无改善。平素胃脘不适、畏冷、受凉则腹部不适。舌质淡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辨证:肺胃阳虚,痰浊内阻

治则:温补肺胃,化痰止咳

方药:附子理中丸合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减。

附子10g,党参10g,干姜6g,白术10g,茯苓15g,五味子10g,细辛3g,炙甘草10g。5剂。

服首剂后,腹泻水样便2次,胃部不适缓解,感腹中舒畅;3剂而咳止;后予前方5剂巩固之。

按 患者胃脘不适,感冷受凉则腹部不适,舌质淡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证属脾胃虚寒。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中焦之虚寒每循经上凌犯肺,损伤肺阳,阳不化津而为痰,辰时为经气流注胃经之时,故病位定于肺胃。结合脉舌,断为肺胃虚寒,《素问?咳论》有云:“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则肺寒,肺寒则内外合邪,因而咳之,则为肺咳。”故方以附子理中丸温散中焦之虚寒,以苓甘五味姜辛汤温肺化饮。一剂胃阳得振,逐阴外出,故见服泻且感舒适,药中病机,故其效也著。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信不诬矣。

重点学习经典条文:

《灵枢经脉》:“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素问?咳论》:“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则肺寒,肺寒则内外合邪,因而咳之,则为肺咳。”

病例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