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药资讯 > 药物安全 >

门诊群体中几乎一半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血药浓度低于目标水平

发布时间:2014-06-18 18:45 类别:药物安全 标签:抑制剂 激酶 浓度 酪氨酸酪氨酸 来源:环球医学

2014年6月,发表于《Ther Drug Monit》的一篇文章对常规临床门诊患者的癌症护理中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埃罗替尼和舒尼替尼的血药浓度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门诊群体中几乎一半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血药浓度低于目标水平。

背景:本研究旨在评估在一个常规临床实践的癌症患者队列中,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伊马替尼、埃罗替尼和舒尼替尼的血药浓度,以查找与血药浓度低于目标水平相关的潜在因素。

方法:在一个未选择的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癌症的患者队列中,开展了一项观察性研究。常规门诊患者就诊期间,随机定时的血浆样本抽取,同时进行常规的试验室检查。采用一个经验证的高效液相色谱联合串联质谱检测法测定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血药浓度。采用最后一次服药和血液样本之间的间隔以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平均消除半衰期估算谷浓度,并与目标谷浓度比较。查看门诊患者医疗记录以收集有关导致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血浆浓度变异的患者和药物相关因素的数据。

结果:估算的伊马替尼、埃罗替尼和舒尼替尼样本血药谷浓度分别仅有26.8%、88.9%和51.4%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浓度(伊马替尼:1100 ng/mL、埃罗替尼:500 ng/mL和舒尼替尼:50 ng/mL)。伊马替尼、埃罗替尼和舒尼替尼的患者间变异性是较高的,变异系数分别是39.1%、40.1%和29.2%。患者或药物相关的因素仅能部分解释血药浓度中较高的变异。

结论:门诊群体中几乎一半的血药浓度低于目标水平,具有治疗失败的风险。基于患者或药物相关的因素,不能预测哪个患者存在血药浓度低于目标水平的风险。因此,治疗药物监测可能在常规癌症护理识别需要个性化调整剂量的患者中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调查治疗药物监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选题审校:叶志康 编辑:王淳)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