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学病例 > 内科病例 >

临床抢救他汀所致肌病一例

发布时间:2014-05-14 20:27 类别:内科病例 标签:他汀所致肌病 来源:丁香园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药物,属于3- 羟基3- 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大量临床研究已明确显示,这类药物可以显着降低心血管高危人群的患病率以及病死率,故在目前的脂质代谢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治疗指南中已被广泛推荐,成为高胆固醇血症尤其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一线用药。近年来一系列大规模研究显示,强化、积极地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病患者临床事件。但是正因为临床广泛的应用,他汀类药物安全性备受关注,认识并适当地处理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也愈显重要。

【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62岁。胸痛7小时。

患者于2012年3月3日11:00活动时出现压榨性胸痛,向后背放射,持续不缓解。

外院就诊查ECG示:I、aVL、V1~V4导联ST段抬高0.1~0.3 mV、V1~V6导联T波高尖,肌酸激酶(CK)160 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3.7 μg/L、肌钙蛋白I (cTnI)0.18 μg/L,诊断“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予以双联抗血小板、扩冠、低分子量肝素抗凝等治疗不缓解,且治疗过程中曾出现室颤,予以电除颤转复。于当日15:00转至我院。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部检查未见异常。

【既往史及家族史】

既往有长期吸烟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无心脑血管病家族史。

【诊疗经过】

考虑患者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 )诊断明确,时间约5 h,即刻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见前降支完全闭塞,予以血栓抽吸并置入支架一枚后症状好转。术后当日开始予阿司匹林(aspirin)、氯吡格雷(clopidogrel)、氯沙坦(Losartan)、低分子量肝素(LMWH)、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治疗(β阻滞剂因心动过缓未加用)。术后10 h心肌酶达峰值(CK 2743 U/L、CK-MB 208 μg/L、cTnI 83 μg/L)并逐渐下降。

3月5日,患者诉轻微周身肌肉乏力,复查CK由1579 U/L复升至1993 U/L,而CK-MB、cTnI仍逐步下降。期间患者尿量及尿色正常,查:血肌酐(Cr)81~89 μmol/L、尿常规(-),此外肝功能、甲状腺功能、抗核抗体、抗可溶性抗原(ENA)抗体(-),考虑他汀类药物致肌病可能,立即停用阿托伐他汀。停药后患者肌肉症状于一周内好转,而CK于3月7日升至最高5915 U/L后逐渐下降,3月15日CK降至237 U/L.病情平稳,于2012年3月16日出院。

【讨论】

本例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2天后即有轻微肌痛症状,伴CK升高并大于10倍正常值,停药后症状缓解、CK渐降至正常,并排除慢性病、甲状腺疾病、免疫性疾病等其他可能因素,诊断他汀所致肌病明确。而病程中无血Cr升高、褐色尿和肾功能不全,未出现横纹肌溶解。

他汀相关性肌病的定义和机制

他汀相关性肌病是其主要不良反应之一。关于他汀类药物所致肌病的定义尚无统一描述,常泛指应用他汀药物后的任何肌肉肌病,一般分为:肌痛,表现为肌肉疼痛或乏力不伴CK升高;肌炎,有肌痛症状同时伴CK升高;横纹肌溶解,有肌痛症状并伴CK显着升高,典型为CK超过正常值上限(ULN)10倍及血Cr升高(常有褐色尿及尿肌红蛋白),甚至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为肌病最严重的表现形式。而作为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在减少胆固醇合成同时也阻碍了许多共同途径的中间产物生成。因此目前有几种假说试图解释其可能的机制,其中主要的理论包括:类异戊二烯缺乏、辅酶Q10的合成抑制、细胞膜胆固醇含量减少或改变、钙离子代谢紊乱、介导细胞调亡和遗传因素等。但是目前他汀类药物致肌病的确切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

病例来源:丁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