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学病例 > 内科病例 >

血流如注的消化道出血:杜氏溃疡

发布时间:2014-05-14 20:29 类别:内科病例 标签:杜氏溃疡病 来源:丁香园


昨天,做胃镜检查,发现一个杜氏溃疡并喷射性出血,护士吓坏了,我打了两个夹子,活动性出血停止了,有成就感。和大家分享。

进到胃腔以后,看到血流成柱,有一点紧张,我叫护士把高频电准备好,注射针准备好,如果钛夹打不住,就用热活检钳和注射副肾素就有救了。

病人住院以后,没有活动性出血,3天没有排一次黑便,我认为我成功了!

【相关资料】

杜氏溃疡病的诊治

杜氏溃疡病系指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畸形破裂出血,以往认为本病比较罕见,因对其认识不足,诊断非常困难,故病死率较高。有学者统计了1966年以前的文献,显示其死亡率达61.0%.近年来由于断方法的改进,尤其是急诊胃镜检查的开展,对本病的认识大大提高,并发现本病并不罕见,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l%~2%.杜氏溃疡病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是先天性胃黏膜下恒径动脉发育不良、畸形:也有学者认为本病是后天获得性的,是胃黏膜下肌层异常蠕动、收缩。使黏膜下恒径动脉受压,血流受阻。压力增加导致动脉迂曲、拉长,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即发生破裂出血。

一、关于杜氏溃疡病诊断

急诊胃镜检查是确诊杜氏溃疡病最有效的方法。本专题l4例患者初次行胃镜检查时均被误诊,有7例虽经反复多次胃镜检查仍未能确诊,后经手术才明确诊断。说明即使是在近几年。其误诊率仍然较高。要提高本病的诊断率,首先要提高对它的认识。掌握其病史特点、内镜下形态特征和急诊胃镜检查方法。杜氏溃疡病的病史特点: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者。但也有儿童发病的报道。笔者遇到的年龄最小的患者为2l岁,大多数患者出血前无任何症状,无明显诱因。出血多以大量呕血为主。常伴黑便,可出现休克症状,并且在短期内反复发作。少数患者以黑便为主要表现,长期(数月至数年)反复发生。杜氏溃疡病的内镜下形态特点:本病病灶较小,直径多<10 mm,呈孤立性浅表糜烂或溃疡,中央和基底部有小血管显露,少数仅能见到一隆起的小血管结节。其发生部位80%位于贲门下6 cm的范围内,包括胃小弯、胃大弯、胃底和前后壁,其他部位如十二指肠球部也有发生。因在出血停止间期检查极易漏诊,故最好选择在出血期行胃镜检查,此时可观察到病灶活动性渗血或喷射状出血。或有血凝块附着,对诊断很有帮助。但有时在出血期因为血凝块遮盖病灶,也易造成误诊和漏诊。故急诊胃镜检查未见明显出血灶时,应用生理盐水,最好是含l:10 000肾上腺素的冰盐水进行胃内冲洗,吸尽胃内液体。一般均能显露病灶而得以确诊。

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也可诊断杜氏溃疡病。该方法在设备和技术上要求较高。且必须在出血期进行。每分钟出血量达0.5 ml才能得到阳性结果,故一般很少应用。

二、关于杜氏溃疡病治疗

内科常规治疗对杜氏溃疡病是必需的。但往往只能起暂时性的止血效果,多数患者可在短期内复发,故应首选急诊内镜止血治疗,内镜下止血成功的关键是能清楚地观察到出血病灶。内镜止血治疗的方法很多,局部注射血管收缩剂(即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溶液)可取得暂时止血效果。但复发出血率很高;注射硬化剂,如无水酒精、鱼肝油酸钠和乙氧硬化醇等均有止血成功的报道。此外。内镜下微波、激光和氩离子电凝器等治疗均可达到止血效疗。推荐采用内镜下金属夹钳夹止血。该方法属机械性止血。其作用类似于血管缝合结扎,只要能见到出血病灶。用本法止血均可取得成功,且疗效持久,创伤小,无相关并发症。一旦内镜止血治疗失败,应尽早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有局部血管结扎、锲形切除或胃大部切除,但切忌行盲目的胃大部切除术。本专题中就有l例患者因未切除病灶而于术后不久复发出血。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完善和外科手术方式的改进,以及对本病认识的提高,Dieulafov病的病死率已降到很低。

病例来源:丁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