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学病例 > 内科病例 >

误诊病例:被误诊的全胃结核

发布时间:2014-05-14 20:30 类别:内科病例 标签:慢性胃炎 来源:医脉通


【一般资料】

男,58岁。因上腹部胀痛不适2月余,伴乏力、消瘦。门诊以“胃癌”收住院。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不适,伴恶心、呃逆,近日上腹胀满感加重,伴恶心、头晕、乏力,无心慌、气短症状。

【体格检查】

体温37.5℃,脉搏89次/min.精神差,周身浅表淋巴结无增大。胸廓前后径增大,呼吸运动减弱,双肺叩诊过清音,呼吸音减低,偶可闻及干湿性哕音。心率89/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腹肌紧张,肝、脾未触及。

【辅助检查】

查血白细胞4.2×109/L,淋巴细胞0.45,中性粒细胞0.50,血红蛋白116 g/L;红细胞沉降率30 mm/h.

胃镜检查示胃体小弯近后壁可见半球形黏膜隆起,突入胃腔,表面糜烂形成溃疡,质硬,胃体大弯黏膜呈铺路石样改变,黏膜表面被覆白苔。

超声检查示病灶处胃壁结构消失,病灶向胃腔外生长,紧邻胰腺体部,周围可见数枚增大淋巴结。

胸部X线正位片示两肺继发性结核,肺气肿。

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全胃黏膜高低不平,质硬,行胃次全切除术。

术后病理检查,肉眼观察:标本为次全胃,大弯长25cm,小弯长13cm,剖开小弯侧距上切缘10cm、下切缘3.5 cm处,黏膜下见一2cm×2cm×2cm大小灰白色肿物,切面灰白、质脆。

光学显微镜下:胃黏膜萎缩,腺体减少,黏膜下及肌间见大片状干酪样坏死,周围有类上皮细胞、郎罕巨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

病理诊断:全胃结核,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结果】

术后伤口一期愈合,予抗结核治疗,症状好转后带药出院。

【讨论】

发病机制

胃结核是人体各器官结核感染中最罕见的一种。绝大部分胃结核为继发性,多伴肺结核、肠结核或骨结核等。分析结核菌感染侵入胃壁的途径可能为:①通过痰液直接侵入黏膜;②经血液或淋巴液传播;③直接从邻近组织浸润蔓延;④胃壁的其他病变如良性溃疡或恶性肿瘤上有结核菌的附加感染。

【误诊原因分析】

胃结核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以无症状或症状轻微,部分临床表现类似慢性胃炎、胃癌、多数似溃疡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反酸、嗳气易误诊。本例胃镜下肉眼观察胃黏膜形态学改变与胃溃疡、胃癌等鉴别困难,加上胃炎症状明显,未能及时行细菌学检查,造成误诊。

【防止误诊的措施】

①详细询问病史及病情。了解有无结核病史及结核病征象。

②及时行细菌学检查。经上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无特征性表现,且检查证实有瘘管、窦道,十二指肠变形狭窄,幽门梗阻且黏膜面不光滑,胃镜发现溃疡边缘不整齐且呈潜行性,要考虑到胃结核的可能,及时行相关检查以确诊。

③注意鉴别诊断。胃结核应注意与胃溃疡、胃癌相鉴别,确诊需依据组织病理学和细菌学检查。

④必要时行冷冻切片病理检查。术中肉眼判断病变性质困难时,应行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以免误诊为胃癌而行广泛根治性胃切除术。手术前后考虑胃结核时要联合应用抗结核药物,防止结核病变扩散。

病例来源:医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