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学病例 > 内科病例 >

淋巴结结内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1例

发布时间:2014-05-14 20:22 类别:内科病例 标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来源:中华血液学杂志


【一般资料】

患者男,49岁

【主诉】

因左下腹痛并左腹股沟肿块1个月余于2010年11月收入我院腹外科。

【查体】

左腹股沟区可触及1个约3.0 cm×2.0 cm大小、触压疼痛、无红肿和发热的肿物。

术前检查末发现其他部位病变,于2010年11月3日行左侧腹股沟淋巴结活检,术中发现左腹股沟区多个肿大淋巴结,大者直径1.5 cm,淋巴结相互融合,与皮肤无粘连,游离并完整切除1枚淋巴结;打开腹外斜肌腱膜,分开腹内斜肌、腹横肌,见多枚淋巴结融合成团,肿块大小约4.0 cm×3.5 cm,固定,后方可触及血管搏动,切取部分淋巴结组织,术后标本均送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

大体为淡黄不规整组织,4.0 cm×3.0 cm X 1.5 cm.切面呈灰白结节样,无出血坏死。

镜下观察:

淋巴结内可见残存的淋巴滤泡。增生的肿瘤细胞分布于滤泡旁的副皮质区,呈片状、堆砌状排列。细胞呈梭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轻度嗜酸性,细胞间界限不清;核仁梭形或卵圆形,染色质泡沫状;细胞轻度异犁性,核分裂相4~5个/10个高倍视野,肿瘤细胞间可见淋巴细胞及散在的浆细胞。

免疫组化:

瘤细胞Vim(+)、LCA(+)、S-100(+),CD68(±)、CDlɑ(±),CD3、CDl0、CDl5、CD20、CD21、CD23、CD30、CD35、CK、EMA、HMB45、MelanA、ALK、bcl-6、MUMI均为阴性,ki-67为10%。

【诊断】

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IDCS)。

【治疗】

患者确诊后给予同期放、化疗,在放疗的第1天开始化疗,化疗方案:异环磷酰胺(IFO)2.0 g/d,第1~3天,第29~30天;顺铂(DDP)40 mg/d,第1~3天,第29~3l天;表阿霉素(EPI)50 mg/d,第1~2天,第29~30天。30次放疗累积剂量60 Cy。同期放、化疗结束后患者休息1个月,用原方案再化疗4个疗程。放疗至40 Gy时复查CT示左腹股沟淋巴结基本消失,现患者已完成同期放、化疗,正在接受进一步的化疗,无瘤存活。

【讨论】

以往认为IDCS是一种起源于正常淋巴结副皮质区指突状树突细胞的罕见恶性肿瘤,近期文献报道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细胞性淋巴瘤转化为IDCS,证明其起源可能不止一种。目前发病原因仍不明,已有文献报道证明其发病与疱疹病毒、EB病毒感染无关。该病成年人多发。

IDCS的发病部位与淋巴瘤相近,主要发生在结内,以颈部淋巴结多发。结外病变理论上可发生在人体的任何组织器官内。由IDCS引起的症状多种多样,均缺乏特异性,多数患者以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为唯一表现,也有部分患者以局部肿瘤压迫症状就诊,发热、乏力、消瘦、盗汗等全身症状少见。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因不同IDCS患者的肿瘤牛物学特性存在差异,分期不同,应据此制定相对适宜的治疗方案。

对局限期IDCS患者首选根治性手术治疗。不能根治性手术者,给予辅助性放疗、化疗或同期放化疗;进展期IDCS患者,接受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辅助放疗以提高局部控制率或减轻症状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病例来源:中华血液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