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学病例 > 内科病例 >

视物模糊,右上视野缺损十天

发布时间:2014-05-14 20:25 类别:内科病例 标签:多发性硬化 来源:网络


【主诉】

视物模糊,右上视野缺损十天

【病例摘要】

患者女性, 32岁。1985年2月9日突然视物模糊,右上视野缺损,右眼视力1.0。十天后右眼视力迅速降至0.04。病前一周有“感冒”史。 激素治疗一个月后视力恢复到1.5。1986年11月28日因“感冒”一周后左上肢及左侧偏身麻木,颈部疼痛首次住院,住院时左侧上下肢肌力减退和左偏身针刺觉减退,右眼轮匝肌肌力减退,右侧鼻唇沟变浅。脑脊液检查基本正常。血清学检查lgG 167.5mg%,lgA 310mg%,lgM 200mg%。头颅CT检查发现左枕叶小片低密度病灶。经激素和大蒜素治疗一个月症状缓解出院。1987年1月18日起床后头昏,行走不稳。左上肢指鼻试验差,眼球震颤,双侧颈4到胸4节段性针刺觉减退。5天后双眼视力突然下降,视物模糊,视力检查仅1公尺手动。激素治疗二个月后除左侧伸指肌力稍差外,其余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同年6月23日上班时,突然酸痛不适,第二天二上肢肘关节以上针刺觉异常。当晚病人无原因发热达38.2℃,随后出现双下肢无力,尿潴留。一周后左上肢无力,言语含糊。当时体检发现构音含糊,右侧鼻唇沟浅,左侧耸肩力Ⅱ-Ⅲo,左上肢肌力Ⅲo,左下肢左上肢Ⅰ-Ⅱo,右下肢肌力Ⅲo,双侧Babinski’s征(+),右颈6-7针刺觉减退。激素、大蒜素治疗二个月未愈,遗有四肢肌力Ⅳo,左上肢针刺觉略差,双侧Babinski’s征(+)等。1992年2月到94年6月间,经常出现上肢麻木,胸部束带感和行走不便,每次发作激素治疗可缓解。94年8月27日再次无原因发热,随后出现胸部束带感,双下肢完全瘫痪,腰部以下感觉丧失,小便失禁,激素治疗可以部分缓解症状。从94年至今这些症状反复交替出现,未能彻底解除。

【病例诊断】

多发性硬化

【诊断依据】

⑴青年女性;

⑵从1985年一次“感冒”后开始反复出现不同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病程迁延;

⑶发作时间没有固定规律,初期发作前都有类似“感冒”史,以后无任何诱因;

⑷曾经出现失明,象限性偏盲,偏瘫,节段性脊髓病变和根痛的刺激症状说明包括视神经,大脑半球,脑干,上/下脊髓段和脊神经后根在内多处的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被累及;

⑸曾经发现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异常,头颅CT显示大脑半球局灶性病变。

⑹每次发作后激素治疗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总体趋势显示治疗效果越来越差,后遗症逐渐增多。

【诊断依据】

⑴起病初期病人有视觉异常时应与急性视神经炎鉴别。急性视神经炎也是一种可能与病毒感染诱发自提免疫性疾病,但是该病只影响视神经而不累及其他神经功能,经激素治疗后视力恢复正常而不复发。

⑵病人发热后出现神经定位体征应与病毒感染性疾病(如疱疹病毒性脑炎,乙型脑炎)鉴别。此二种疾病都有发热等非特异性感染症状,前者发病后可以在病人的口腔,嘴唇等黏膜部位出现疱疹,后者一般在夏秋季节蚊虫繁殖旺盛的时候发病,有明显的传染病特点。由于病毒感染造成神经系统病变一般很少复发,几乎不可能出现多灶性交替发病。

⑶该患者每次发作都是突然发作,出现的神经系统体征包括偏瘫、偏盲等,因此应该与急性脑血管病鉴别。急性脑血管病一般见于中老年患者,患者常常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依据。一旦发病症状很难在短期内消失。所出现的神经系统体征符合一定的血管分布范围,很少出现视神经和节段性脊髓损伤的体征。头颅CT等检查可以明确发现病灶。

【治疗原则】

本病以抑制病人的自体免疫为主,激素治疗是必不可少的方法。但是由于长时间激素可以诱发低钾麻痹,骨质疏松等副作用,因此应该及时补钾补钙。除此之外还可以应用硫唑嘌啉或环磷酰胺治疗。除了免疫抑制剂治疗外,在本病发作的急性期,可以应用小剂量脱水剂以减轻症状。

【病例讨论】

请大家分析看以上初步诊断、诊断依据和治疗原则等是否正确?谈谈自己对于该病例的见解?

病例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