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学病例 > 内科病例 >

极为罕见的原发于脾脏的非霍奇金淋巴瘤

发布时间:2014-05-14 20:26 类别:内科病例 标签:非霍奇金淋巴瘤 来源:血栓与止血学


原发于脾脏的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spleen non-Hodgkin′s lymphoma,PMLS)极为罕见,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总数的1.1%,而且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可助于淋巴瘤的实验室诊断证据不多,病理诊断较困难,临床上容易误诊或漏诊。

所有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non-Hodgkin′s splenic lymphoma,PMLS)且绝大多数为B细胞来源,以脾肿大为主症是脾淋巴瘤的主要特点,但在脾脏肿大病例中,原发脾淋巴瘤发病率并不高。

【病例摘要】

【一般资料】

患者女性,55岁。

【主诉】

因“左上腹胀痛1年余,加重1周”于2010年1月4日住入本院血液科。

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局部轻微胀痛,呈持续性,无向他处放射,曾在当地医院门诊做腹部B超提示“脾稍大,厚约4.2 cm”.近1年来患者自觉左上腹肿物进行性增大,肿胀感逐渐明显,弯腰时加重,平卧位稍减轻,无伴发热、恶心、呕吐,无胸闷、心悸。

4月前复查B超示“脾大,厚约5.9 cm”.血常规WBC 1.79×109/L,RBC 4.28×1012/L,PLT 125×109/L,骨髓检查“细胞形态大致正常,偶见类尼曼-匹克细胞”.

FISH检测BCR-ABL融合基因阴性,肝脏纤维化指标提示“Ⅳ型胶原115.03 μg/L,Ⅲ型胶原126.15 μg/L”,均明显增高,抗核抗体阳性(胞浆+++),初步诊断为“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肝病?”.

给予升白细胞药物及对症治疗后无效。

近1周左上腹胀痛较明显,自己可扪及一肿物,有触痛,弯腰时尤明显,有盗汗伴疲乏、体力下降,有胸闷,无胸痛、头晕等,无畏寒、发热、咳痰和消瘦,无皮肤黏膜出血、便血等出血症状,无尿频、尿急、尿痛及小便异常,精神状态尚可。

【 入院后体查】

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胸骨无压痛,心肺检查无异常,肝、肾区无叩痛,脾肿大Ⅰ线11 cm,Ⅱ线18 cm,Ⅲ线+3 cm,双下肢无浮肿。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1.28×109/L,RBC 3.63×1012/L,PLT 120×109/L;

尿蛋白阴性,未见管型、白细胞、红细胞;大便潜血阴性;

肝功能:ALT 20 u/L,AST 23 u/L,白蛋白42.23 g/L,球蛋白26.37 g/L,LDH 252 u/L;

肿瘤标志物:CEA1.26 ng/ml,AFP 2.52 ng/ml,CA 19-9 10.02 u/ml,免疫球蛋白IgG 11.78 g/L、IgA 1.38 g/L、IgM 0.27 g/L;免疫固定电泳无异常,骨髓活检正常。

B超检查:肝不大,脾大,厚7.3 cm,腹部探查腹腔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思考与分析】

1.上述病例特点有哪些? 确诊还需要进行哪些检查?

2.最可能的诊断为何种疾病?

3.您会如何安排治疗?

(欢迎大家各抒己见探讨病例,答案一周后公布!)

【诊治与讨论】

因高度怀疑脾脏恶性病变,在患者的强烈要求下,进行了脾切除术。脾切除术后患者顺利康复,并完成两次利妥昔单抗的治疗,目前患者病情完全缓解。

【脾脏病理(脾切除标本)】

镜下结构 白髓呈结节状增生扩大,可见边界模糊的生发中心(图1),红髓髓索弥漫中等偏小淋巴细胞浸润。细胞核圆或轻度不规则,深染,核仁不明显。胞浆少到中等,粉染或透明。核分裂不易见。可见少数浆细胞,伴灶变性(图2)。

图1 白髓结节状增生。可见边界模糊生发中心

图2 红髓髓索可见弥漫小淋巴细胞侵润。核分裂像少见

免疫组化 CD 20(+++),CD 79a(+++),CD 21(绝大部分可见FDC+),CD 10及bcl-2(结节中央少数+),bcl-2(结节-),ki-67(结节80%+),CD 23(个别结节FDC+),CD 3及CD 5(结节周边+),Cy-clinD 1(-),CD 34(-),MPO(可见组织细胞+)。

基因重排检测 IGK可见克隆性重排;IGH及IGL未见克隆性重排(图3)。

图3 IG基因重排检测结果示IGK(+),IGH(-),IGL(-)

【病理诊断】

(脾)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形态及免疫表型符合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诊断。

【讨论】

本例患者起病表现为左上腹胀痛,脾进行性肿大,白细胞减少,考虑白细胞减少与脾大有关。后行骨髓穿刺检查发现可疑尼曼-匹克细胞,但患者一直无有关神经系统表现,经脾切除术后,白细胞数恢复正常。脾脏病理切片镜下示脾组织结构白髓结节状增生扩大,生发中心较模糊,红髓髓索弥漫中小淋巴细胞细胞浸润,细胞轻度不规则,核仁不规则,核分裂不易见,形态学表现不典型。免疫组化:CD 20+++,CD 79a+++,CD 21+,提示系B淋巴细胞来源,虽然结节区bcl-2表达阴性,但部分脾边缘区淋巴瘤可呈阴性,最终经过多组织部位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检测发现患者IGK可见单克隆性重排,从而证实为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脾脏恶性淋巴瘤由于结构特殊和类型复杂,其诊断一直是病理诊断中的难点。部分脾脏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单纯通过HE和免疫组化很难明确性质,而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具有的单克隆性重排,通过基因重排类型检测如IgH,IgK,L及TCRβ;等对于鉴别诊断脾脏交界性病变及淋巴瘤早期发现有重要价值。

综合考虑该患者起病来左上腹胀痛伴发热,B超示脾进行性肿大而肝不大,全身淋巴结不大。前后两次骨髓穿刺正常骨髓象,其它各项生化肿瘤检测均无异常。病理组织形态学不典型。免疫组化结果提示系B淋巴细胞来源,Ig基因重排检测遂诊断其原发性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总之,目前对SMZL还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和特异性诊断指标,诊断必须建立在综合病理组织形态学和细胞学、免疫学和Ig基因检测上,当同时出现外周淋巴结和结外浸润时,应排除其他疾病。脾切除有助于明确诊断,亦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其不仅可以缓解血细胞减少症,还有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病例来源:血栓与止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