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学病例 > 内科病例 >

为何双足水肿伴乏力2个月?

发布时间:2014-05-14 20:26 类别:内科病例 标签: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病例摘要】

【一般资料】

患者女,44岁。因“双足水肿伴乏力2个月”入住本医院。

【入院前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WBC) 3.65×109/L,淋巴细胞比例0.52,红细胞计数(RBC)2.15×1012/L,血红蛋白(Hb) 77 g/L,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66fl,血小板计数(PLT)241×109/L.以缺铁性贫血给予铁剂治疗15 d,症状无缓解;体温最高39℃,无畏寒、寒战、咳嗽、咳痰,无胸闷、气短;给予青霉素类药物抗感染及输注红细胞对症治疗,体温正常。

【既往史】

既往体健,无偏食史。

【 体检】

一般情况佳,贫血貌。皮肤黏膜无出血点、黄染,浅表淋巴结(-)。胸骨体无压痛。双肺(-),心率80次/min,律齐,无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双下肢无水肿。

【 实验室检査】

血常规:WBC 3.28×109/L,淋巴细胞比例0.445,中性粒细胞比例0.405,RBC 2.03×1012/L,Hb 69 g/L,MCV 97.5 fl,PLT 207×109/L,网织红细胞百分比0.3%,绝对值6.1x109/L;

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比例正常,颗粒增多的淋巴细胞占14%;计数100个白细胞未见有核红细胞;粒细胞及血小板正常。

骨髓形态学(胸骨):增生活跃,粒系比例增高,形态大致正常;红系比例减低(3%),形态大致正常;成熟红细胞轻度大小不一;淋巴细胞比例减低,形态大致正常;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血小板易见;骨髓小粒细胞面积10%——20%,以造血细胞为主。可知粒、巨核系增生,红系增生减低骨髓象。

骨髓免疫组化检査:全片巨核细胞128个,均为正常巨核细胞,未见小巨核细胞;有核红细胞糖原阳性率、铁染色均因有核红细胞极少,无法计数;

骨髓活检:骨髓增生极度低下(20%),脂肪组织增生,粒、红比例增大,少量偏成熟阶段粒、红系细胞散在分布,巨核细胞少见,为分叶巨核细胞。网状纤维染色(+);

骨髓融合基因:TCR γ阳性,TCR γβ阳性,IGH阴性;红细胞、粒细胞的细胞膜上的CD55、CD59表达正常;

外周血T细胞检测:CD4+ 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30.6%,CD4+ CD25+细胞占淋巴细胞的0.7%;

外周血大颗粒淋巴细胞检测:CD3+CD7+细胞占淋巴细胞的28.0%,CD3-CD56+自然杀伤(NK)细胞占淋巴细胞的2.9%;

骨髓调节性T细胞检测:CD4+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23.7%,CD4+ CD25+细胞占淋巴细胞的0.2% ;

骨髓免疫分型:成熟淋巴细胞群45.34%,幼稚红细胞群0.26%,红系比例明显减低,CD3+ CD5dim CD7dim CD2dim CD8dim CD57+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占有核细胞的24.6%;

骨髓染色体检査未见异常;酸化甘油试验、血桨游离血红蛋白测定、血桨结合珠蛋白测定、酸溶血试 验、冷凝集素试验、Coomb试验、血红蛋白A2测定、抗碱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脆性试验均正常;

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谱(12项)均阴性;核抗体滴度正常;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抗链球菌溶血素0(RF/ASO)均正常;

尿常规:红细胞及潜血均正常;胸部平片、腹部B超、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检査均正常;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甲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庚型肝炎病毒、HIV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査均阴性;

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T4(FT4)、游离T3(FT3)、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正常;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正常;血凝检査正常;肝肾功能、血脂、乳酸脱氢酶均正常;血清铁四项、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转铁蛋白、铁蛋白及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测定均正常;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正常;补体Q、C4正常。

【诊断】

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L)合并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

【治疗】

给予环孢素、甲泼尼龙、丙种球蛋白及输注红细胞治疗,初始环孢素75mg隔日1次,甲泼尼龙12 mg隔日1次,达那唑500mg 3次/d,再造升血片5片3次/d治疗,第1个月未输注红细胞,之后间断输注红细胞;

治疗4个月仍需依靠红细胞输注,复査骨髓形态学:增生明显活跃,粒系比例增高,形态大致正常;红系比例显著减低,形态大致正常。淋巴细胞比例减低,可见大颗粒淋巴细胞20.5%;全片见巨核细胞98个;造血面积40%——50%.白细胞分类淋巴比例增高,可见大颗粒淋巴细胞比例为34%.治疗方案调整为环孢素125 mg/d,甲泼尼龙24mg/d,达那唑500 mg 3次/d,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10 000 U皮下注射,每日1次,继续治疗3个月,仍未减少红细胞的输注量。

治疗第9个月时患者出现全身乏力,精神较差,检査血常规:WBC8.25×109/L,淋巴细胞比例:0.46,RBC 1.76×1012/L,Hb 52g/L,PLT224×109/L;输注红细胞6 U后全身乏力无减轻,且逐渐加重,检査血糖大于33.3mmol/L,给予胰岛素降糖之后,血糖控制在8 mmo/L左右,但乏力仍无减轻,并出现意识障碍,其间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检査胸部CT、颅脑增强MRI为真菌感染,抗真菌治疗1个月后无效死亡。

【思考与分析】

1.上述病例有哪些特点? 确诊还需要进行哪些检查?

2.最可能的诊断为何种疾病? 有何依据? 需要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3.您会如何安排治疗?

【讨论】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GLL)是起源于细胞毒T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克隆性疾病,T-LGLL临床多呈潜隐过程,进展缓慢,部分可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PRCA等。Go等报道T-LGLL患者,有7%可合并PRCA;周康等报道继发于T-LGLL的PRCA患者占34%.

T-LGLL合并PRCA的患者一般呈慢性病程,主要表现为贫血,部分患者有轻、中度脾大,肝脏、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较少见。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减少,涂片可见大颗粒淋巴细胞增多;骨髓检査红系比例减低,红系前体细胞减少;粒系和巨核细胞形态数量正常,无明显病态造血。骨髓中淋巴细胞比例及大颗粒淋巴细胞比例升高。血清学检査一般正常,但可有抗核抗体、RF阳性。典型的免疫表型为CD3+CD8+CD57+.T-LGLL染色体检査一般为正常核型,少数可出现如invl4、inv7、6q-、+8、+14和t( 11;12)

病例来源:中华内科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