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5-14 20:24 类别:内科病例 标签:十二指肠溃疡 来源:医学论坛网
【一般资料】
患者男,76岁
【主诉】
因“反复上腹痛10余年,加重伴腹泻、呕吐3年”于2012年12月就诊于我院消化内科。
【现病史】
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隐痛,以空腹及夜间明显,进食后可缓解,无呕吐、腹泻、呕血、黑便,无反酸、嗳气,行胃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予“雷贝拉唑10~20mgqd”治疗后腹痛缓解,停药后症状反复,遂长期服用雷贝拉唑维持治疗。3年前,患者开始反复出现发作性腹泻、呕吐、腹痛,多在漏服雷贝拉唑1天后出现,发作性水样便,10余次/天,伴呕吐胃内容物,无呕血、呕吐咖啡样物,腹痛程度较前加重,再次规律服用雷贝拉唑后可缓解。3月前,就诊于当地医院,复查胃镜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查血清胃泌素111.54μg/L(34.5~91.8),上腹CT“未见异常”,疑诊“胃泌素瘤”。1月前,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查甲状腺彩超见“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甲状腺两侧叶内实性结节”。为进一步诊治至我院。患者发病以来一般情况可,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病史】
既往40余年前有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史;“甲亢”病史3年,规律服用他巴唑10mgqd,甲状腺功能基本控制正常。
【入院检查】
析病例谈胃泌素瘤的诊治
【查体】
查体无特殊。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常规正常,其中血钙2.14mmol/L(2.10~2.60;促甲状腺激素(TSH)0.065mIU/L(0.350~4.940),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7.770pmol/L(2.630~5.700),游离甲状腺素(FT4)14.760pmol/L(9.010~19.050)。血清嗜铬粒蛋白A(CgA)1074ng/ml(<95),胃泌素251.56μg/L(<100)。
内镜检查胃镜提示: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瘢痕期),幽门螺杆菌(HP,+);②十二指肠球降交界处隆起性病变(图1)。超声胃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球降交界处黏膜下层低回声病灶,约0.5cm×0.6cm,回声不均匀,血供较丰富(图2)。
CT结合内镜提示再度会诊外院CT,于相应部位见一小病灶,增强见强化(图3)。
【诊治】
药物治疗患者经雷贝拉唑10mgbid,枸橼酸铋钾胶囊220mgbid,阿莫西林1gbid,克拉霉素0.5gbid,根除HP治疗2周。
内镜治疗2013年1月8日,在我院内镜中心行经内镜十二指肠球降交界黏膜下肿物剜除术。术中见肿瘤源自固有肌层,大小约0.6cm×0.6cm,圆形,包膜完整,深达将近浆膜层,术中予保留浆膜层全层切除黏膜下肿瘤(图4)。
病理诊断术后病理:(十二指肠)黏膜下层见瘤细胞呈巢状及腺样增生,细胞体积较小,形态一致(图5)。免疫组化:瘤细胞细胞角蛋白(CK,+),CgA(弱+),突触素(Syn,+),CD5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M-CEA,小灶弱+),Ki67<1%,胃泌素(+);结合临床表现、光镜下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病变符合胃泌素瘤,G1。
预后术后患者停用雷贝拉唑,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完全缓解。术后2周检测血清CgA52ng/ml,胃泌素128.91μg/L,均较术前明显降低。
【述评·胃泌素瘤的诊治】
【概述】
胃泌素瘤(gastrinoma)是一种少见的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年发病率仅(0.5~2)/100万,好发于十二指肠、胰腺。
肿瘤过量分泌胃泌素(gastrin)所致的高胃酸,引起一系列酸相关症状,临床上以难治、多发、反复发作的消化性溃疡为特征。因其最早由卓林格(Zollinger)和艾利森(Ellison)于1955年报导,故胃泌素瘤相关症状群又称卓-艾综合征(ZES)。
胃泌素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平均在48~55岁,男性稍多于女性。大约75%的胃泌素瘤患者为散发,25%的患者有家族及遗传病史,部分患者合并多发性内分泌腺瘤I型(MEN-1)。
【临床表现】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上消化道多发性溃疡,溃疡以部位不典型(十二指肠降段、横段或空肠近端)及难治性为特点,溃疡治疗后容易复发,并易合并出血、穿孔及梗阻。除腹痛的典型症状外,常有分泌性水泻,其特点为抑酸药物治疗可缓解,停药立即复发。此外多数患者合并有反酸、烧心等反流性食管炎症状。
80%~90%的胃泌素瘤发生在由十二指肠、胰头和肝十二指韧带组成的“胃泌素瘤三角”内。
在散发病例中,发生于十二指肠的胃泌素瘤占50%~88%,在MEN-1中,十二指肠胃泌素瘤占高达70%~100%,以球部多见。
MEN-1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卓-艾综合征的患者中约20%~30%为MEN-1,其十二指肠病变常为多发。故对有ZE综合征表现,尤其是病变位于十二指肠的患者,需要先除外MEN-1综合征。
发生于胰腺的胃泌素瘤约占25%,其余少见部位有胃、肝、胆管、卵巢等。
【病例点评】
【诊断】
对于胃泌素瘤的诊断,首先根据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并伴高胃酸分泌、高胃泌素血症的特点可初步判断。
常用检测方法有:停用质子泵抑制剂(PPI)1周后测定空腹血清胃泌素水平(FSG)、CgA、胃液分析。对血钙正常、无幽门梗阻、肾功能正常,FSG升高>10倍且胃内pH<2者,可诊断卓-艾综合征。当FSG升高程度不足以确诊时,须行胰泌素激发试验,胃泌素升高超过基线水平100ng/L,可诊断ZE综合征。此法可与胃酸缺乏所致高胃泌素血症相鉴别。
对于胃泌素瘤的定位诊断,可采用多排螺旋CT或磁共振成像(MRI)、内镜和超声内镜、奥曲肽显像等寻找病灶,最终依靠病理确诊。
【治疗及预后】
PPI可用于控制卓-艾综合征,手术切除病灶是主要治疗手段。对于十二指肠单发胃泌素瘤,可行局部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对于内镜下可切除的局部小病变(<1cm),亦可采用内镜下切除治疗。术后血清CgA、CT或MRI是可靠的随访手段。
胃泌素瘤多瘤体小、生长缓慢,但仍具恶性潜能,可出现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出现肝转移时预后不佳。
在本病例中,患者有反复发作的消化性溃疡及腹泻,PPI治疗有效,停药后症状反复,血清CgA及胃泌素明显升高,内镜及影像学提示十二指肠球降交界处黏膜下病变,高度怀疑为胃泌素瘤。该患者血钙正常,颈部彩超未见甲状旁腺异常,影像学检查未提示胰腺、肾上腺等部位肿瘤可能,可除外MEN-1,考虑为散发的胃泌素瘤。经内镜下完整剥离肿瘤后,病理证实为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G1,结合临床表现、光镜及免疫组化结果,病变符合胃泌素瘤。
病例来源:医学论坛网
下一篇:酷似肝脓肿的肉瘤样肝细胞癌1例 上一篇:肝豆状核变性误诊为重型病毒性肝炎
读医学网 www.duyixue.com 本站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kanyixue@yi20.com.cn,我们将会及时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