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学病例 > 内科病例 >

别嘌醇致肝损伤1例

发布时间:2014-05-14 20:24 类别:内科病例 标签:消化道出血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一般资料】

32岁男性,因间断发热伴腹胀1周,于2012年8月10日入院。

【既往史】

患者2个月前因肺结核接受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及吡嗪酰胺联合治疗,1个半月前因尿酸升高加用别嘌醇(0.1 g,tid)口服。2周后,患者出现发热,伴周身散在淡红色斑丘疹,于外院就诊,考虑为药物过敏,停用全部药物。2天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皮疹消退。逐一加服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及吡嗪酰胺,未出现异常,肝功能检查结果正常。1周前,患者再次加服别嘌醇(0.1 g,tid),几小时后出现发热,大量出汗后体温下降,伴腹胀、少量皮疹,为明确诊断入院。

【检查】

患者体温37.5°C,脉搏80次/分,呼吸20 次/分,血压125/72 mmHg;周身散在少量淡红色斑丘疹;腹部胀气。嗜酸性粒细胞110×106/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182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595 U/L,总胆红素(TBIL)25.9 μmol/L;肌酐66 μmol/L,尿素4.6 mmol/L,尿酸 615 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61.5%;相关病毒学检查均为阴性。

【诊断】

考虑为药物性肝损害。

【治疗】

停用别嘌醇及抗结核药,给予复方甘草酸苷200 mg+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还原型谷胱甘肽1.2 g+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多烯磷脂酰胆碱20 ml+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1次/天静脉滴注。2周后皮疹消退,复查肝功能:ALT 48 U/L,AST 27 U/L,TBIL 25.3 μmol/L。8月28日患者出院,换用异烟肼、利福喷丁、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治疗。随访4个月,肝功正常。

【讨论】

本文2例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肝功能正常,因尿酸水平升高加用别嘌醇,2周后出现发热、皮疹,检查提示肝功能异常,停药并接受保肝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支持别嘌醇不良反应的诊断。继续抗结核治疗,随访至肝功能正常,别嘌醇常见不良反应为皮疹,高热,消化道症状,淤胆征象(如肝细胞性和梗阻性黄疸)和肝、肾损害等,其临床表现和病情程度存在个体差异,重者可致多器官衰竭。别嘌醇过敏综合征是指患者服用别嘌醇后1~4周出现皮肤、肝、肾、眼、胃肠道、血液等全身反应。服用别嘌醇者发生别嘌醇过敏综合征的比率约为0.4%,多为迟发反应,病情较危重,预后差,病死率高达25%,死因包括肝肾衰竭、脓毒症、消化道出血及表皮剥脱。常规保肝治疗对别嘌醇过敏综合征效果不佳时,还应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免疫球蛋白并行血浆置换。

抗结核治疗多为长期、多药联用,若出现肝损伤,除考虑抗结核药不良反应外,应注意是否合并使用别嘌醇。抗结核治疗期间出现高尿酸血症,还可选用非布索坦,它对氧化型和还原型的黄嘌呤氧化酶均有显著抑制作用,降尿酸作用更有效、持久,安全性也更高。服用别嘌醇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若在服用别嘌醇2个月内出现肝功能受损、皮疹、高热、消化道症状、淤胆征象等表现,须立即停药,尽早接受治疗,避免严重后果。

病例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